丁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丁香医生大战权健,又看到了新闻业的曙光了
TUhjnbcbe - 2021/3/30 11:59:00
如何抑制白癫疯扩大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19.html

鸿茅药酒的广告,我是从地方台的电视里看到的。作为一个媒体人深知能打广告的酒,一瓶的价格里也会有三分之一瓶子广告费在里面,酒的原材料成本不可能太高。至于说的功效几何,最多是不治病也不会要人命吧。

如果保健品要了人命,报纸和电视台也是不用负责任的,合法合规手续齐全就可以放广告,要问责,得是食药相关部门。

保健品的问题,不在于哪个奸商做了什么坏事和虚假宣传,而是我们应该取消“保健品”的批号。

世界上恐怕除了中国,就不存在可以“保健”的食品。食品就是食品,药品就是药品,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保健食品这个定位从它一出生开始就注定必须打治病的擦边球,不然你怎么跟消费者解释它和普通食品有啥区别。

再说回药酒。小时候我看亲戚家里的药酒瓶子里还放着一条死蛇,我就不懂为啥一个尸体泡在酒里就很厉害。武侠小说里,大侠可以吃各种毒物为自己增加功力或以毒攻毒,不过闲着没事的时候,大侠也不会这么做,那玩意不会要命吗?

若不是丁香医生扒皮,我这个喜欢看中超的人还不会知道权健是干啥的,我一直以为财大气粗的中超俱乐部都是搞房地产的呢。

把保健品做成帝国的其实不少,也出了不少名人。比如宋祖德卖过增高鞋垫,权健也卖鞋垫。一个说能长个子,一个说能修骨骼。宋祖德没做到权健这么大,但也算有钱人了,还能投资拍电影。权健的体量显然更大,足球队都能玩得起,那就不是一般的大款了。

如果真像丁香医生所说,一个保健品帝国的诞生源于“类传销”的模式,那只能说见怪不怪。

说到“类传销”这个词,我第一次听说还是在去年。我曾经认识的一个人突然被圈子里的人热捧。

上网一搜才发现,人家已经是百度上有介绍的人物,号称销售女王,身价过亿。履历十分光鲜,卖过知名产品,给火爆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冠过名,做过求职节目的明星导师。然后自己辞职创业,开创品牌。

可是百度一样会搜出负面消息,其中一个就是央视卧底曝光她一次营销大会上的演讲。央视的报道强调,该产品的营销更多是强调发展线下来盈利,而不是销售产品本身。“类传销”这个词就是我跟央视的这个报道学来的。

之所以是“类”,应该也是擦边球,违法不违法,总有空子可以钻。

媒体近些年在不断宣传如何在保健品的忽悠中避雷,尤其是老年人,推销员上门就下跪亲如儿女,养老钱都被掏空。老人买的不是健康,是寂寞。

寂寞的时候看电视、看报纸,电视报纸里不就在卖各种神奇的保健品么?

现在觉得,传统媒体也是很分裂的。一方面,做曝光报道的时候,老百姓相信你的权威和严谨,不会胡说八道。另一方面,做保健品广告的时候,老百姓也相信你不会助纣为虐。

但就像我前面说的,执照手续都齐全,工商、食药监给颁证的企业拿着钱找你做广告,你要验货之后再做吗?专业部门都说没事,你个媒体验得出来什么呀?

有人说,兽爷曝光疫苗,丁香医生扒皮权健是曾经的传统媒体人在新媒体平台发挥了作用,认为看到了新闻业的曙光。

这不过就是瞎忽悠的论调,传统媒体想做个好调查,想曝光什么不过是个基本功。除了写稿子做调查的人本身足够敏锐,笔法够春秋,背书其实最重要。

传统媒体的价值在于背书,自媒体也靠这个。

丁香医生如果是个自媒体小号,这篇文章怕也不会引起这么大轰动。就像文章里所言,权健吃的官司已经不少了,但毫发不伤,说明对手还是不够强。

这次碰上丁香医生,算是遇上真钉子了。但“钉”香医生的专项更多是科普,而不是打假。曝光打假是真正的媒体该做的事。

今天,《南方周末》发出新年献词《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这个曾经在大学新闻课上老师必谈的明星媒体,如今已经衰落到只剩下新年献词了。

不好看,还要钱。

曾几何时,觉得兽爷和丁香医生做的事,不就是《南方周末》该做的,并最擅长做的吗?

可惜,英雄迟暮,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自媒体抢不了传统媒体的枪,却抢了它们吃饭的碗。

而那些还没被曝光的保健品大帝正出手阔绰地往碗里扔钱。

往期文章↓↓

野浴场的“黑锅”青岛不背!!!

医院购假药被罚元?还真没毛病!

带万去红岛湾摇号,发现我只是个穷人

为了孩子的起跑线,我又揣着钱起飞了

伊都锦、、奥特莱斯,谢谢你曾在我的青春里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中奸商”!

感动青岛!青岛斯柯达用“自黑”破了一桩交通肇事案

青马:惺忪的城市,醒着的人们

一场马拉松丢尽青岛的脸?认真你就输了

青岛电竞往事:一场游戏,一场梦!

当年质问周杰伦的青岛娱记,你还好吗?

有声青岛

小程序:听说三分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丁香医生大战权健,又看到了新闻业的曙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