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间,冬天的寒意尚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进。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动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实践部一众志愿者的热情。
为提醒居民爱护环境,鼓励居民践行环保,倡导居民文明生态,实现正确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们于3月12日植树节到来之际,积极地走出校园深入丁香社区,向居民们宣传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本次活动旨在提高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为创建精准垃圾分类小区奠定基础。高校与社区居民们一起携手并进,共同为祖国的绿水青山,为生机勃勃的春日再添上一抹新绿。
绿水千山,成绩斐然
志愿者带领丁香社区居民初步认识当前环境保护状况,通过向居民们展示近年来我国与世界森林覆盖面积,沙漠化治理成果数据,以及新闻选段视频,了解到我国环境保护的成果,鼓励民众积极落实国家环保政策,保护环境。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志愿者分发环境保护宣传页,引导居民们研读、学习上海最新的垃圾分类立法条款,让法律法规落实到人民群众身边。另外,志愿者们通过图片和公益广告视频,运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垃圾的分类方式,教导大家如何正确的进行垃圾分类,并宣传垃圾分类所带来的便利与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
点滴绿意,终汇如茵
最后,志愿者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些生活中节能环保的小窍门,倡导大家保护生态环境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窍门虽小,却有大用。相信在志愿者们的分享下,居民们通过这些小窍门,必能做到身边力所能及之事,为共创绿色环境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春寒料峭,枯木逢春,只有播种才能收获,只有保护才能永久。本次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居民们一起学习上海最新垃圾分类立法条款,增强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引导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居民们积极参与,学习情趣高涨,为春光明媚的三月增添了一抹盎然的绿意,种下了大家葳蕤的希望之春。
丁香的花期只有一季,但环保的意识会代代流传,你我奉献点滴绿意,未来必将汇成绿满层林。
编辑:孙海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摄影:亦风
文章:红尘一笑
编辑:Cat
北方的五月,正是草长莺飞、万物蓬勃的季节,金*的迎春花、粉的榆叶梅,一夜之间就灿遍枝头。然后,雪白的梨花、斑斓的郁金香便会赶着趟儿的紧随其后,那阵势,似乎不把春的门槛挤破,就不足以渲染春天的热闹。
又见丁香在伊逊河畔,久坐岸旁,似乎多天未有时间出去走走,再加上最近几天风沙刮的厉害,今天难得清闲,气温回升,沿河畔弯弯曲曲的小径,有微风拂面,间或有远远的童声飘来,令心情愉悦而舒爽。
蓦然,就看到了路旁那一束束正在盛开的丁香,紫色的、在半遮半掩的绿叶间若隐若现,因是刚刚盛开,那紫色还未遍及枝头,但芬芳已是满径。心,在那一刻充满了一见钟情的惊喜,疾步走过去,俯闻一朵,熏醉了眉眼,沁醉了心。
丁香花又名“百结”,呈十字结状。仿佛是一个结,系住人的愁思而不得脱,将惆怅郁结于千千情结之中。丁香花的花语是:忧愁、思念和爱情。
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反复吟咏和广泛传唱,在中国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之类人或事物的象征。而在法国,“丁香花开的时候”,意指气候最好的时候。在西方,该花象征着年轻人“纯真无邪,初恋和谦逊”。
丁香花的花期从4月的早花到7月的晚花持续两季,花期较长,默默中给春夏增添一抹悠悠的靓丽与芬芳。
丁香花以高贵的紫色受人青睐,尤其是五瓣丁香更是有情人寻求的最爱。丁香花可观可赏,花叶可入药,在万紫千红的百花丛中,丁香花宛如季节的使者,带给人间秀色满园。
在这姹紫嫣红的春天里,嗅着春天特有的泥土气息,与丁香花悄然对语。一缕暗香浮动,一怀幽情绵长,那绵绵柔柔的婉约静美怎会不令人怦然心动?
又见丁香,又品流年,盈一份美丽淡雅,将春天的明媚吟成平平仄仄的诗行,闭上眼纳清香入怀,任一帘幽梦被风儿传播得很远很远......
这里有最棒的木兰围场自驾路书
点我收藏
—END—
▍满足文化编撰
满足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导读:今天学习十大类“痒”的特色治疗用药。
瘙痒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剧烈瘙痒,可以影响健康和工作学习。
笔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对于瘙痒各证的用药,略陈管见。
01风痒:祛风止痒方书云:“诸疮宜散”,药用杭菊花、防风、羌活、苍耳子。
偏于热,加丹皮、牛蒡子、浮萍、连翘、薄荷、绿豆衣、蚕砂;偏于寒,加麻*、桂枝、独活、白芷、细辛、辛夷、威灵仙等。
杭菊花性味清凉,善解头目风热,热除则痒止;
防风气味俱薄,性浮达表,《本经》主“大风”冠于句首,说其治风必不可少;羌活治游风,主表,甄权赞其能治“多痒”;
苍耳子疏散宣通,上达巅顶,下走足膝,内通骨髓,外透皮肤,故历代医家认为本品是治疗遍身瘙痒的要药。
偏于热加辛凉之品,如浮萍、薄荷、牛蒡子等,皆能入肺达表皮,散风止痒;酌加清热凉血的丹皮、生地、连翘、绿豆衣通瘀清心,以断风热内炽的后路,更助祛邪止痒之功;蚕砂祛风清热,主治风热瘙痒,若配合蝉衣同用,功效更捷。
偏于寒加辛温之品,如麻*、桂枝、细辛、独活、威灵仙等。
其中麻桂相配,发汗散寒以止痒;细辛辛温,入肺、肾两经,善祛表皮内风湿淫痒,因而,凡属某些风寒沉冷之痒,用之颇效;
辛夷既是治疗鼻渊专药,又是治疗头面瘙痒的佳品;威灵仙性急善走,可导可宣,是治疗风寒夹湿所致瘙痒的常用之品,不论内服、外洗均有显效。
02湿痒:理湿止痒徐之才说:“燥可去湿”。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不外乎芳香化湿、辛温散湿和淡渗利湿三类。药用藿香、佩兰、苡仁、苍术、地肤子。
兼有热者选用茵陈、滑石、白鲜皮、萹蓄、金钱草、豨莶草、汉防己、土茯苓;兼有寒者选用萆薢、槟榔、路路通、海桐皮。
藿、佩芳香化浊,湿热郁蒸作痒,恃为要药;苡仁上清肺热,下理脾湿,凡湿热流窜肤腠作痒,皆可理之;
苍术芳香力雄,外解风寒,内化湿浊;地肤子清热化湿,主要用于皮肤湿疮,周身瘙痒,内服、外洗皆有良效。
兼有热邪选加白鲜皮、萹蓄、金钱草、土茯苓、汉防己、滑石等性味苦寒,清热利湿之品,对下肢湿痒尤为相宜。
茵陈既是治疗*疸专药,又是治疗热重于湿之瘙痒不可多得的要药;滑石内服清热渗湿,外扑润肤止痒。
兼有寒邪选用萆薢、槟榔、路路通、海桐皮等,皆能主治寒湿性瘙痒,取其祛风化湿,通络止痒之功。
至于收湿止痒的外用药,有炉甘石、孩儿茶、白螺壳、花蕊石、煅石膏、枯矾等,均为临床习用,兹不赘述。
03虫痒:杀虫止痒杀虫止痒分内服与外用两大类。
内服驱虫、杀虫仅用于肠道寄生虫蛔虫、绦虫等,常用药有使君子、槟榔、雷丸、榧子、芜荑、南瓜子。
外用杀虫止痒药颇多,如蛇床子、雄*、川槿皮、藜芦、轻粉、枯矾、硫磺、大枫子、芦荟、蟾酥、蜈蚣、斑蝥等。
为了充分发挥其杀虫止痒作用,必须选择恰当的剂型。
04热痒:清热止痒主要指邪在气、营之间。外透,则邪易走表,痒感更重;内凉,则引邪入里,或留滞不去,痒亦难除,惟用清法较为合适。
药用生石膏、知母、寒水石、玄参、*芩、*连、犀角、龙胆草、连翘。
热重化毒,则加山栀、野菊花、蒲公英、银花、地丁;热夹湿毒,则加*柏、车前子、萆薢、海金沙、金钱草;热而夹风,则加青蒿、蝉衣、木贼草、青葙子、桑叶等。
不过,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各自的异同。
大凡偏清心热,用水牛角、*连、连翘;偏肝热,用龙胆草;偏清肺热,用*芩;偏清胃热,用生石膏、寒水石;偏清肾热,用知母、玄参。
对于性味苦寒较重的*连、龙胆草、山栀之类,一要用量轻,惟恐戕伤生发之气;二要炒用,以减轻苦寒之性,并要顾及病人嫌苦,难以下喉之虑。
05燥痒:润燥止痒燥痒虽有内伤阴血、外受燥邪所袭之殊,但润燥止痒的根蒂乃在肝、肾两脏。
常用何首乌、天门冬、麦门冬、山药、沙苑子、枸杞子、干地*、百合、合欢皮、钩藤、龙眼肉、东阿胶、小胡麻、白芍、地骨皮、夜交藤等。
据笔者体会,润燥止痒中,山药、合欢皮、东阿胶三药更应多加探索。
山药,诸书皆云补脾胃的佳品,惟《别录》谓上主治“头面游风”,《本草纲目》也说“润皮毛”。可见,山药确是润燥止痒的上品。
合欢皮(花)解郁,活血止痒,对妇人燥痒多验。
东阿胶为补血养阴要药,对男女阴血耗伤所致瘙痒尤为适合。
06毒痒:解毒止痒金石药品,性味温烈,长期内服必致阴灼液耗,药用绿豆粉、生甘草、杏仁、胡*连、大青叶、蒲公英、土茯苓等。
其中土茯苓善解汞粉银朱之毒;大青叶能解金石药毒;杏仁制锡毒;绿豆粉、生甘草相伍,既解毒,又护心。
偏于热毒,用银花、漏芦、地丁、蜀羊泉、蚤休;偏于疫毒,用人中*、紫草、板蓝根、马齿苋等。
07食痒:消食止痒暴食鱼、虾、蟹等动风发物,胃难磨腐,酿致食毒发痒。
常用药有蒲公英、苏叶、胡*连、神曲、广木香、山楂、乌药、谷芽、麦芽、鸡内金、生大*、陈皮等。
其中苏叶、陈皮偏于解鱼腥之毒;神曲、木香、蒲公英、乌药通解食毒;山楂、内金偏消肉积;二芽和中消食。
食消毒解,皮肤发痒也就随之消除。
此外,《从新本草》说:胡*连“解吃烟毒”。据此,用于某些中烟草之毒所致皮肤瘙痒,效验亦良。
08瘀痒:化瘀止痒气滞血瘀,凝聚结块,使之经气不畅而痒。
瘀而兼热,用生地、蒲*、丹皮、紫葳、甲珠、桃仁、大蓟、茜草、地榆、丹参、赤芍、郁金、山茶花、益母草、败酱草;
瘀而兼湿,用马鞭草、路路通、花蕊石;
瘀而兼寒,用三七、当归、乳香、泽兰、川芎、石菖蒲、皂刺、王不留行、刘寄奴、苏木、血竭等。
益母草,《本经》谓其“主瘾疹”,凡瘙痒与血瘀兼热,或月经不调而致的,本品确为良药。
乳香,《别录》谓其主“瘾疹痒毒”,笔者曾试用于瘀滞结节性痒疹,水煎内服,或临用研末掺在普遍膏药中心,外贴患处,2~3天换一次,常有散结止痒之效;若配皂刺、甲珠,功效更速。
09酒痒:醒酒止痒李东垣说:“酒大热有毒,无形之物也”。饮之或过量饮后,湿热之毒,积于肠胃。
解酒之毒,一是从肌肉而解,如用白豆蔻、香橼皮、砂仁、葛花、枳椇子、西河柳、丁香、肉豆蔻、白扁豆、高良姜、煨草、桑椹子、山楂等;
二是利小便,如泽泻、猪苓、茯苓等以上下分消其湿气。
其中枳椇子最能解酒热之毒,凡由酒毒而致痒,历代医家无不视为要药。
10虚痒:补虚止痒方书谓:“诸痛为实,诸痒为虚”,因虚致痒并不少见。用补虚以止痒,要分清阴、阳、气、血虚的不同而施治,较为贴切。
偏于阴虚,用石斛、天门冬、麦门冬、沙参、鸡子*、干地*。沙参甘淡而寒,专补肺气,清肺火,故对阴虚内热所致身痒最宜。
偏于阳虚,用紫石英、黑附块、肉桂、补骨脂、山萸肉、沉香、巴戟天、淫羊藿、仙茅、沉香、炒杜仲性沉而降,善治男女下阴湿痒。
淫羊藿、山萸肉、仙茅强阳益气,凡真阳不足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功效颇良。
偏于气虚,用*芪、山药、白术、*参、冬虫夏草、甘草、人参。
参,芪、草三味同用虽为退虚热的圣药,更是治中气不足之人瘙痒的佳品。
偏于血虚,用熟地*、阿胶、桑椹子、何首乌等。首乌不寒不燥,为滋补良药,功在地*、天冬之上,故凡血虚发痒皆可用之。
此外,历代本草记载虫类药、鳞介类药,如蜈蚣、全蝎、僵蚕、羚羊角、蜂房、乌梢蛇、白花蛇、玳瑁、龟板、鳖甲,水蛭等,皆为清热解毒、熄风止痒之品。
特别是对风毒顽痒,用之恰当,效如桴鼓,并为临床所证实。
不过,亦有部分患者服后,痒感不但不止,反有加重的现象。
因此,笔者在临床应用上述诸药时,往往要询问三点:一问平素吃鱼虾、鸡鸭之类食品,皮肤有无反应;二问以往是否用过虫类,或鳞介类药,效果如何;三问初诊小剂量用后,痒感是减轻还是加重。
总之,尽量做到药贵在精,药贵对症是十分要紧的。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