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中的佳人,浪漫的哀愁。《雨巷》可算新诗中最浪漫的诗歌。
《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原文附后)这首诗有着一种李商隐无题诗般的朦胧美,形象飘渺,意境迷离,字词间弥漫着文人颓废的哀怨、忧愁、惆怅,回环往复,绵绵不尽,读来耐人寻味。
这首诗虽然是新诗,其实也是借鉴了传统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再糅合现代象征主义写作手法。可谓新诗歌创作的成功代表。
《雨巷》的音乐感很强。节奏犹如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音乐。这得益于对汉语词汇组合规律熟练的拿捏及韵脚精成功的运用;古人诗歌里的丁香意象早已有之。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纱》词),就是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是美丽、纯洁、高雅、忧郁的象征;如此丁香一样的姑娘,孤寂的撑着油纸伞,走在烟雨迷离的江南雨巷里,象征什么?也许是作者内心的失望落寞,也许是无法追忆的凄婉爱情……
这首诗读懂了,又没有读懂。没读懂,是因为“丁香一般的姑娘”象征什么?似乎不知所云。读懂了,是因为中国诗歌意境的构造。丁香、雨巷、油纸伞……你可以通过这些熟悉意象自己来构解。也许是一个时代落幕,也许是一段往事的惆怅……
此诗既有传统诗歌继承,又有新写作主义的探索。不愧为自由诗的代表。
扯远了,来看我对此诗词的摹写。
摹戴望舒的《雨巷》
(原诗附后)
今夕惆怅淹难留,
纸伞黄昏落漠游。
曲巷深深檐外冷,
丁香淡淡雨中愁。
伊人憔悴含幽怨,
烟色凄迷结暮楼。
魂冷寂寥人散后,
一帘春梦了无忧。
我是用七律形式来临摹仿写,原文的形象、意象、意境、格调把握还是很准确的。美丽姑娘的形象;江南、雨巷、丁香等意象;哀伤、寂寞、惆怅的意境;典雅的格调。但要说孰优孰劣,我认为,格律体缺乏白话体一唱三叹间往复跌宕的韵律美;而白话体却缺乏格律体的凝练、精致与典雅,及平仄、音韵的和谐的音乐美。也许笔者就是在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鹦鹉学舌而已,徒增笑耳。哈哈!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
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chi亍chu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tui圮pi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
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