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三伏贴频频烫人,所谓万能贴,贴的
TUhjnbcbe - 2023/10/2 17:31:00
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今年7月12日正式“入伏”,而三伏贴也“火爆”起来。医院,排起了贴三伏贴的队伍。

所谓“三伏贴”,是通过药物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脉脏腑功能而起到防病治病作用的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法。其针对容易在冬天发作的疾病,在夏季三伏天进行治疗,一般以3至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

民间一直有三伏天是全年最热阶段的说法,于是在最炎热的季节,对穴位进行贴药治疗,可以有效治疗寒邪病症。咳嗽、哮喘、风湿、胃病、腹泻、过敏、鼻炎、冻疮、痛经等,都属于“冬病夏治”的范围内。

然而,今年的三伏贴不平静,各地频发三伏贴“烫人”事件。

7月12日至13日,92名儿童医院“三伏贴”治疗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灼痛感、起水泡等不良反应症状,甚至有儿童随后开始持续发烧。

业内人士指出这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伏贴有其适应症和适应人群,贴敷穴位也需要中医理论支撑。三伏贴传承至今,在药物配方上缺乏相关标准,各家使用的剂量和配方不同,并且出现滥用趋势,存在不专业的违规操作。

三伏贴不是“万能贴”,也并非人人适用,想贴三伏贴的你,应当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并且要提前向医生咨询相关事宜,不可盲目跟风。

然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医院、保健场所、美容院,甚至电商都做起三伏贴生意,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应用人群。是时候,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三伏贴。

1.三伏贴并非万能贴,可能是安慰剂效应

三伏贴是万能药吗?实际上,三伏贴只能起到预防冬季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效果,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并不能治疗疾病。那为何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大呼“有用”?也许是“安慰剂效应”在作怪。

早在年,丁香医生便发文质疑了三伏贴的“有用性”,列举出四大证据,其中一个就提到安慰剂效应:

研究发现,即使对这类病人使用并无实际疗效的安慰剂,其疗效亦可达10%~30%,某些得到病人高度信赖的医生,使用安慰剂甚至能达到50%~80%的疗效。

《小心坏科学》一书也提到,安慰剂效应体现了我们的自愈能力。有时候就算吃的不是药而只是一颗糖丸,病都有可能就奇迹般地好了。至于到底为什么,没人能说得清。不过,安慰剂的“外表”很重要,比如包装、价格和颜色等等,这些因素都能影响我们的期望值,让我们相信它能治病,于是就真的有了疗效。

比如有研究表明,四片安慰剂的效果要比两片好,打一针的效果又比一片安慰剂要好。另外,粉色的安慰剂药片会让人觉得振奋,而蓝色药片则让人很放松。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治疗动脉狭窄的时候,用一根看起来很专业但没有用处的激光导管,效果竟然跟真正的治疗没什么差别!

安慰剂疗法之所以这么神奇,实际上靠的就是患者的心理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可以用真正的疗法跟安慰剂作对比,从而确定它们的疗效。举个例子,很多人都迷信顺势疗法,然而拿它跟安慰剂一比,其实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2.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伪科学总能把人骗得团团转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个观点,三伏贴就是其中的热门疗法,但这个理论还没有通过严格医学的检验。医院的三伏贴都打着“冬病夏治”的牌子进行诊治。我们拿“止咳贴”来分析。

该贴的原理说:

依据祖国传统医学中内病外治理论和经络传导治疗原理,结合远红外线光波技术和适度磁场强度等物理因素作用,研制成功的一种外用贴剂。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和谐的有机统一体,经络是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通路。激活细胞组织,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代谢机能,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

这一套土洋结合说辞,又是中医,又是物理,还真能把外行唬得一愣一愣的,实则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假以高深术语和深奥原理打造的伪科学。丁香医生指出:止咳贴在中国虽有合法的批号,但其治疗效果一直没有得到主流医学界的认可。并称这是新时代的“巫术”。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接触伪科学的轰炸。某些广告往往会用一些很复杂又看似很有道理的字眼,给人感觉真的很科学,但亲爱的朋友们,这其实全是套路啊!

就拿美容保健行业来说吧,他们总是鼓吹自己的产品多么神奇,能帮我们“清除”体内毒素,能让我们美得不要不要的。举个例子,有一款名叫“水排毒”的足浴产品,据说洗洗脚就能把体内毒素排出来。证据呢,就是洗脚水会变成棕色。

那么问题来了:足浴盆里水会变成棕色,真的是因为我们体内排出来的毒素吗?当然不是,这种花里胡哨的说法绝对是胡扯!观察仔细一点,你就会发现棕色的水跟你的脚没有半点关系,只不过是打开仪器之后,铁电极棒里跑出来的铁锈罢了。

再举个例子,有一个面霜广告,说是采用了“特别处理过的三文鱼籽DNA”,还标榜三文鱼DNA能让皮肤光彩焕发。然而真相是,DNA是很大的有机分子,哪里是皮肤能够直接吸收的?就算真能吸收,人跟鱼也不一样,鱼的DNA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如果大家真的想获得三文鱼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多吃点鱼肉都比往脸上抹要强。

既然这些广告这么经不起推敲,那保健公司怎么还能赚钱呢?说到底,还是利用了人们对科学的误解。我们往往认为科学很复杂,普通人听不懂,所以就留给实验室里的“科学人士”去分析吧。于是,我们就会毫不怀疑地接受摆在我们面前的各种“科学事实”,这就给了广告商们可乘之机,利用我们的无知和盲目信任成功兜售产品。

3.医学乱相:夸大效果、滥用实验数据、歪曲科学报道

医院呼吸科主任薛晓明此前向媒体表示,近些年全国部分小诊所、保健场所、医院存在夸大三伏贴效果的乱象,却并无明确数据证明其疗效。

目前,国内关于三伏贴的临床研究质量也确实普遍不高。有研究人员检索了所有三伏贴治疗哮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得出结论是“高质量研究缺乏,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三伏贴治疗哮喘有效的结论有待进一步考证”。

既然没有可靠的研究数据表明三伏贴的治疗效果。那么三伏贴又是怎么被宣传成万能贴呢?其背后,不乏利益的驱使。

不止三伏贴,一些医药公司为了打出权威的噱头,不惜做假数据,歪曲科学报道。

大家都知道,一种药在投放市场之前,都要经过大量的测试。药物试验有多可靠呢?大家应该都希望实验结果准确合理。然而事实上,它们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实在。

为什么呢?一部分原因是药物试验太烧钱了,而且往往需要医药公司自己承担。为了让药物进入市场,公司要克服重重障碍:首先,要进行各种初期测试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然后还要证明有疗效,最后还要通过大量试验把这种药物和安慰剂或类似疗法作比较。这么一趟下来,平均要花上将近5亿美元。

公共机构都出不起这个钱,所以90%的临床药物试验都是由医药公司来委托或者进行。因此,研究的内容、结果的解读和报道,很大程度上受公司的控制,有时会导致不公正的结果。其中一个就是报喜不报忧,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被报道得更多,不好的结论往往被掩盖,这种现象也叫“发表偏倚”。

举个例子,有些医药公司会隐藏一些对他们不利的数据,因为这些数据表明他们的抗抑郁药物——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在疗效方面还不如安慰剂。甚至还有公司会重复发表某个试验得到的阳性结果,表面上看似乎不断验证了结论,也就显得更可信。比如,某个麻醉师就把一种止吐药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在不同的期刊上发表几乎相同的结果,只是措辞稍有调整,而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把戏无非是为了夸大药物的疗效。

就算药物最终成功进入市场,医药公司还是会继续掩盖各种用药风险或副作用。就拿我们刚才提到的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来说,这类药物其实会导致性冷淡,但研究人员却没有把这点写进副作用里。所以,即使你仔仔细细地阅读了包装上的说明,也不能完全知道一种药可能会给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普通老百姓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不具备对药物的选择能力,只能选择相信医生和权威人士。一些所谓“科学”的说法,就是利用了知识壁垒、信息不对称、歪曲统计学结果或者利用人们的心理特征把我们蒙得团团转,广告商们兜售产品,成功获利。

因此,打着科学旗号卖膏药的年代,我们更要提防“坏科学”!

编辑

凉山

排版

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解读一本好书。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伏贴频频烫人,所谓万能贴,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