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当药物副作用试验的小白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算没有药学学习的经历,也会不自觉地想到这个层面吧!但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我们把这句话拆开来看:首先是药物副作用,后面则是关于当了试验小白鼠。
首先来看第一部分——药物副作用。虽然是信息碎片化时代,但大家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听过这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像我这次做的生物等效性试验,主要目的是看药物的吸收,如果不是特殊体质,这类试验的药物剂量是不会引起极大不良反应发生的。
而第二部分——当了小白鼠。这一类比其实是基于实验控制变量这一共通点,跟小白鼠都没太大关系,我们来说一说区别:和动物试验比,国家法律从科学和伦理的角度对参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的权益进行充分保障,最大程度的降低临床试验存在的风险。(参考丁香公开课-郑昕:新兴职业?带你认识真正的药物临床试验)
2)高回报对应着高风险?
这一说法其实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这种项目的人是很少的,愿意接受的人自然不会多,而最后筛查出符合条件的人就会更少。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像以前人们对于器官捐赠是不了解的,但后来支付宝推出器官捐赠登记,许多人参与了,但最终是否成功捐赠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所以就现在的情况,与其说高回报对应高风险,倒不如说物以稀为贵。
3)只要跨过心理坎就没问题?
这个问题在上面的解释之后,我们应该对受试者需要筛选的概念有了印象,而我这次亲身体验了之后发现还有这些情况会影响:
首先最基本的体检合格,你得保证健康状况符合,其次还有一些其他体检时医生会问到的情况就不赘述了。其次就是时间,包括体检,入组到出组,部分还有复查都得保证时间,这对于上班上学的人来说其实还是有要求的。最后就是不晕血晕针,如果自己对打针不适的话就不要勉强,毕竟密集采血对于有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4)在哪里可以找到试药项目?
目前有很多试药招募机构在招募,招募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推荐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