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哈密瓜
哈密瓜是葫芦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茎、枝有棱,果型圆形或卵圆形,原产于新疆。味甜,果实大,以哈密所产最为著名,故称为哈密瓜。海南岛年开始引进,主要分布在日照强、气温高和昼夜温差大的东方、乐东、三亚、昌江、和陵水等市县沿海一带进行反季节种植,哈密瓜生育期内常见病害种类多,主要有细菌性角斑病、茎软腐病、枯萎病、霜霉病、蔓枯病、根腐病、果腐病等真、细菌性病害,海南岛高温高湿、台风高发强风雨天气以及种植管理技术相对薄弱等情况,给病虫害发生提供有利的条件
海南哈密瓜常见细菌性病害
01
细菌性角斑病
哈密瓜细菌性角斑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苗期主要为害子叶,成株期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卷须,果实。苗期子叶发病,初期在子叶上产生*褐色水浸状近圆形斑,后逐渐干枯导致幼苗死亡。成株期叶片,感病初期呈水浸状小斑点,病斑褪绿变*,进一步扩展逐渐发展成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形成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灰白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菌脓,干燥后呈白色粉末状,干燥时易破裂穿孔。茎,叶柄、卷须被感染时初呈水浸状,湿度大时可见菌脓溢出,干燥后表层有白痕,后逐渐沿茎沟纵向扩展,严重时纵向开裂腐烂,最终整株枯萎死亡。幼瓜受害时侵染点出现水浸状病斑,扩展后病斑连成片且不规则,*褐色,湿度大时有菌脓严重溢出,导致果实腐烂。引起哈密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ryrmans,属假单胞菌。
02
细菌性茎软腐病
哈密瓜茎软腐病可危害*瓜果实、茎杆、叶片。成株期果实发病:初期果实表现正常,后期表面流出白色至浅*褐色的脓状物,果实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或呈开裂状。茎杆发病,发病初期茎杆发病部位呈水浸状,有流胶现象,湿度大时可见大量白色至浅*色的菌脓溢出,干燥后发病部位有白痕,严重时纵向开裂腐烂,表现为软腐症状,后期整株萎蔫。叶片感病,主要有5种症状:①多从叶片边缘开始发病,形成“V”形病斑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周围有*色晕圈。②叶片褪绿腐烂,病斑呈水浸状,形状不规则,后期整个叶片腐烂。③与*瓜细菌性病斑相似病斑淡*色,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易破裂穿孔。④病斑沿叶脉发展,叶脉周围褪绿变*,湿度大时背面有白色至浅*色菌脓流出。引起哈密瓜茎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rumsp.)和丁香假单胞菌*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ryrmans两种病原菌。
03
细菌性萎蔫病
哈密瓜细菌性萎蔫病在嫁接苗上发病快,自根栽培苗发病相对缓慢。该病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开花结瓜期发病严重。初发病株基部茎蔓收缩变细,下部叶片光泽暗淡、萎蔫,中午明显。随着病情逐渐发展,病斑随着茎蔓向上扩展,叶片向上渐次萎蔫,似缺水状,3~5天后整株青枯死亡。根茎外表症状不明显,横剖观察根部及茎基部(嫁接口附近),维管束变褐色,横切面挤压后流出乳白色粘质物,粘液粘稠。引起哈密瓜细菌性萎蔫病的病原菌为*瓜欧文氏菌Erwiniatracheiphila(Smith)Dye,属欧文氏杆菌属。
病害发生规律
带菌种子,植物病残体以及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都可作为翌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主要通过伤口,气孔或水孔侵入到寄主组织内部,通过带菌种苗运输造成病害的远距离传播,近距离传播主要是靠雨水飞溅、灌溉水、昆虫等进行蔓延;工作人员的农事操作可以造成该病原菌在田间近距离传播。哈密瓜细菌性病害的的发生发展与田间或温室的温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湿度是影响哈密瓜细菌性病害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在保护地,高湿、排水不畅、叶面结露时间长、浇水后放风不及时、昼夜温差大等都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露地地势低洼积水、种植密度大、持续阴雨、叶面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等发病重。连续阴天棚室湿度大,温度适宜是哈密瓜细菌性病害发生发展的最有利的环境条件。
上喷下灌双传导,不给细菌留机会
西大华特哈密瓜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方案
物候期
使用药剂
使用方法
防治病害
抹芽
细刹
歌蓝德
细刹g/亩灌根+歌蓝德倍叶喷
角斑病
吊蔓
歌蓝德
—倍叶喷
角斑病
授粉前
细刹
歌蓝德
细刹g/亩灌根+歌蓝德倍叶喷
茎软腐
角斑病
果实膨大期
歌蓝德
—倍叶喷
萎蔫病
角斑病
果实成熟期
细刹
—倍叶喷
果腐病
超强内吸,华特出品
使用案例
试验地点
东方市感城镇公爱高速路口
试验作物及品种
甜瓜耀龙25号
试验时间
.10.16---11.6
用药记录
观察记录
用药20天后表现
细刹?灌根+歌蓝德?“上喷下灌”的组合用药方案对哈密瓜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十分显著,全园植株病斑干枯发白,病害不再复发,20天内有效的抑制病害扩繁及铲除病菌,保护哈密瓜幼果免受病原菌侵染,使果皮更加健康亮白
为勤劳的海南人民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