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月二龙抬头,猪头肉最好吃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好得快 https://m.39.net/pf/a_4791312.html
新华社天津3月16日电(记者周润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称为“龙头节”,又名“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人们迎龙求雨祈丰收。据了解,我国古代非常重视“龙头节”,皇帝要率领百官耕地,象征性地参加劳动,而民间百姓要举行“引龙”仪式,用灶灰末、谷糠或黄土从家里撒到附近的河边,然后再撒回来,表示把“懒龙”带出去,把“勤龙”“钱龙”引回来。民俗专家表示,古代庆祝“龙头节”,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虫害消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带有一种强烈的农耕文化色彩。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千百年来,龙的形象早已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因此,为了讨吉利、求喜气,“龙抬头”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美其名曰“剃龙头”,意喻从“头”开始,焕然一新,各地还普遍把吃的东西都加上“龙”的头衔,祈龙赐福。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油糕叫吃“龙胆”,吃馄饨叫吃“龙眼”等,这些食俗都是人们对龙文化的崇拜,对幸福生活的憧憬。闪电的形状酷似龙的形状,有了闪电,就有了雨水,就意味风调雨顺。民间百姓俗信认为,农历的二月初二,就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因此,二月二又叫“龙头节”。“惊蛰龙抬头,春分龙登天。”由国庆表示,今年农历二月二,恰逢惊蛰节气尾声。此时节,春回大地,陌上花开,天气渐暖,春雷乍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所以,古人把“二月二”又叫做“春耕节”。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就是人民希冀风雨顺大丰收的情感表达。明天就是一年的二月二了,各地区的习俗都不一样。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留了一正月的头发得剃剃了,为了讨吉利、求喜气,“龙抬头”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美其名曰“剃龙头”,意喻从“头”开始,焕然一新。而除了剃龙头之外,在我们老家还有一个二月二啃猪头的传统。年前杀年猪的所有肉都可以吃,唯独猪头要留到二月二这一天,提前两天就把猪头用喷灯烤了,用大盆泡,刮干净后用大柴锅烀的烂烂乎乎的,满屋子的香气,手抓着吃才过瘾。而在二月二这一天,饭桌上无论多丰盛,最最不能少的就是猪头肉,所以你看,北方一到二月二这一天猪头肉窗口都会排了好长的队。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二月二这个时节的美食——酱香猪头肉酱猪头肉的制作材料:主料:猪头克调料:盐15克,酱油25克,料酒25克,大葱10克,姜10克,八角5克,花椒3克,桂皮3克,丁香3克酱猪头肉的特色:咸香,松烂,色艳。教您酱猪头肉怎么做,如何做酱猪头肉才好吃1.火燎好猪头肉,在凉水中浸泡后,刮净皮上的污秽和耳内眼窝内的毛,由猪下颏割出猪舌,将猪头顺劈成两半,取出脑子,再把舌头用开水烫一下,刮去舌面的皮,一同与猪头用清水洗净。2.锅内放入清水10千克,用旺火将水烧开,下入猪头、舌头、脑子,汤开时撇出浮沫,煮90分钟取出猪头,猪头脑子,并除去头上大小骨头。3.将汤盛出,以铁箅子垫在锅底,把猪头肉摆在锅内的四周,再把舌头,脑子摆在头肉的里面,中间留一空心,从中间倒入原汤,加入精盐、酱油、料酒、肉料袋(即大葱、姜、大料、花椒、桂皮、丁香)。4.用慢火煮,脑子熟了可先取出;猪头和猪舌煮2-3小时捞出即可。营养价值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食用功效1、补充蛋白质和脂肪酸: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2、补肾滋阴:猪肉性平味甘,有润肠胃、生津液、补肾气、解热毒的功效,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小便和止消渴。3、润燥: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燥、干咳、便秘和难产。适用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适宜阴虚不足,头晕,贫血,老人燥咳无痰,大便干结,以及营养不良者食用。禁忌人群湿热痰滞内蕴者、外感病人忌食;肥胖、血脂较高、高血压者慎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