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孜阿甫 http://m.39.net/pf/a_4624713.html抗美援朝期间,傅涯收到丈夫陈赓从前线寄来的一封回信,陈赓在信中问她:“为什么把我女儿耳朵头削掉了一块?”
傅涯满脸疑惑,不知道丈夫在说什么。
远在前线的陈赓心中最惦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们,陈赓一向疼爱子女,这在部队中几乎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
图
陈赓与孩子们
陈赓的愿望
年,陈赓与心仪已久的姑娘王根英结婚,二人志同道合,夫妻感情也很好,婚后王根英为陈赓生下一个儿子陈知非。
陈知非是陈赓的第一个孩子,年他在上海出生时,陈赓正奉命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随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在陈知非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时常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母亲王根英于年壮烈牺牲,父亲陈赓则长年南征北战,纵马疆场。关于对父亲的了解,陈知非多是从外婆、舅舅那里听来的。
奔走于前线的陈赓当然也想念这个儿子,他给陈知非的舅舅寄了一笔钱,希望他能给自己寄过来一张儿子的照片,之后舅舅就特意带陈知非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寄给陈赓。陈知非也能感觉到,父亲陈赓是很疼爱自己的,只是革命事业当前,他无法陪伴在自己身边。
年,抗战已经胜利,时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的陈赓赶紧将阔别多年的儿子陈知非接到身边生活,父子重逢,陈赓特别激动,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说着:“看你长得多像根英,头发也一样,你妈妈要在该有多高兴。”
他搂着儿子回家,当天晚上他与儿子陈知非住在一起,把儿子从头到脚摸了一遍又一遍,他关心儿子这么多年生活得怎么样。之后陈知非就在父亲身边,陈赓十分关心他的学业,对他的成长惴惴教导。
图
王根英与陈知非
年,陈赓与傅涯结婚,两年后二人有了第一个儿子陈知建。陈赓说:希望儿子将来能建设新中国,所以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陈赓与傅涯结婚后,依然要继续到各处作战,与妻儿经常天各一方,他牵挂妻儿时,就用日记、或者书信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妻子、儿子的思念
陈赓很疼爱陈知非、陈知建这两个儿子,但他心中特别渴望着能有个女儿,很快,他的愿望便实现了。
图
陈赓傅涯与儿子陈知建
陈赓终于盼来唯一的女儿
年,陈赓率领部队南下作战,部队进军大西南地区时,傅涯在云南昆明生下一个女儿,所以起名叫“陈知进”,这也是陈赓唯一的女儿。
陈赓喜得千金,为艰苦的军旅生活带来一份喜悦,部队里的同志得知这个喜讯,都为陈赓终于盼来女儿而高兴,许多人都赶来探望这个襁褓里的小婴儿,陈赓看着女儿陈知进,眼里充满慈爱,心中亦十分高兴。
刚出生不久的陈知进刚好吃了缴获来的美国奶粉,导致身体过敏,稚嫩的小脸上长了不少疙瘩,看着叫人十分疼惜。文工团的阿姨们赶来看望陈赓与傅涯的女儿,看到陈知进这张小脸,不禁说道:“司令员的女儿怎么这么难看?”
陈赓一向是个幽默大度的人,大家以为开开玩笑没什么,听到这句话的陈赓罕见地发起了火,大怒:“谁敢说我的女儿难看!”为人父最是疼爱儿女,陈赓当然也不允许别人这样说自己的孩子。
部队里的人再不敢说陈知进了,等陈知进的脸蛋好了以后,大家看到陈赓的女儿,总是会赞扬一番,直到许多年后,部队里的叔叔阿姨们老了,看到长大后的陈知进,还会打趣道:“你就是司令员那个漂亮姑娘啊。”
图
陈赓与孩子们
陈知进出生后,父亲陈赓日理万机,为战事操劳不已,云南“剿匪”工作完成后,陈赓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越南指导战役;从越南回来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奔赴朝鲜前线,加入抗美援朝战争。
陈赓去朝鲜时,陈知进2岁,还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纪。傅涯带着年幼的陈知进到火车站,为陈赓送别,陈知进舍不得父亲离开,哭得梨花带雨,愣是紧紧抱住陈赓的腿,不让他火车。
陈赓乘坐列车前往朝鲜,在冰天寒地、炮火连天的残酷环境中坚持战斗,那时很多战士肩负“保家卫国”的使命,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身上都带着妻儿的照片,既是念想,也是动力。陈赓亦是如此。
妻子傅涯特意给陈知进拍了照片,辗转送到陈赓的手里,结果傅涯收到陈赓的回信却是:“为什么把我女儿耳朵头削掉了一块?”
原来是傅涯寄去的照片没拍好,我的头顶略微取景不全,也让这件充满感动的事情变得“喜剧”了几分,尤其是从饶有风趣的陈赓嘴中说出来。
图
陈赓与胡志明
年陈赓回国,受命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办学校的过程中。
他尽可能地陪伴女儿,平时走到哪儿都带着女儿。那时按照规定,去中南海怀仁堂看戏时不准带孩子,陈赓也不管这些规矩,直接带着女儿陈知进就往怀仁堂的方向走去,他在前面走,陈知进就如他的小尾巴一样跟着,门口的哨兵看见也不会阻拦这父女俩。
陈知进只有几岁,每次傅涯给她梳上两个小辫子,模样十分娇俏可人。陈赓每次带着这般可爱的陈知进出去,眼中都充满慈爱。
有一次他带着陈知进到大连参加军事演习,陈知进头上绑好的小辫子散开了,陈赓赶紧给女儿绑头发,但这个在战场上舞刀弄枪的司令员,面对女儿的头发却是手足无措,尝试了很多遍还是绑不好,急得他满头大汗,父女俩站在原地,不知该怎么办。
陈赓赶紧跑出门,慌忙找了个女同志,请对方帮忙给女儿陈知进扎好小辫子,父女俩才高高兴兴地出去了。
陈赓对女儿的辫子可算是“心有余悸”,后来陈知进的长头发干脆直接被剪成短发,这也省去了陈赓不会给女儿绑辫子的烦恼,在父亲陈赓的眼中,剪了短发的女儿依旧是那样地可爱。
图
陈赓
陈知进出去玩耍时,弄得身上脏兮兮地回来,陈赓工作完回来,丝毫不觉得生气,反倒觉得很心疼。妻子傅涯不在家,陈赓直接翻箱倒柜,找到几块压箱底的布匹,他拿着布,牵着陈知进就出门去。
原来他是带着女儿去找裁缝,用那些旧布匹给女儿做了两条裙子,陈知进身上穿着新衣服,蹦蹦跳跳地,开心快乐得不得了,陈赓望着女儿灿烂的笑容,同样也是笑容满面。
陈知进出生后,两个弟弟陈知庶、陈知涯也先后出生。陈赓有4个儿子,陈知进是他唯一的女儿,也是他捧在手心里的女儿。
图
陈赓与家人
陈赓疼爱儿女
5个孩子都是他放在心上的宝贝,只要有陈赓在家的日子,家中总是充满欢笑声。他出门在外忙工作时,也始终惦记着家中妻子、和几个孩子们。
陈赓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还是到南京出差工作,他出门在外,特意给妻子傅涯写信:“这几天来总是念着小涯、小进,特别是小涯(即陈知涯,陈赓最小的儿子),只要能睡着几乎总是梦见他,小孩们该是每天也在呼唤着爸爸。”
年初,陈赓的健康状态愈发糟糕,他常说:“过去打那么多仗都没有死,活到现在已经不容易了,这点病算得什么。”虽然他将生死看得如此淡然,但病依然要治,他的妻子、儿女都需要他。
北京的冬日很冷,陈赓就算在院子里散步,也得穿上大衣,戴着帽子,朋友们劝他到南方休养身体,南方天气暖和,也有利于他的病情。大家建议他去广州,但当时全军训练工作会议正在广州召开,陈赓不想添麻烦,直接表示拒绝:“我不去,我不凑那个热闹。”
正好上海市委的同志打电话来,邀他到上海休息,陈赓说:“盛情不可却,就去吧。”他不愿别人为自己麻烦,更反对前呼后拥,因此带着妻子傅涯、秘书、警卫员寥寥几人就去上海了。正巧孩子们也在放寒假,陈赓便带上了他的孩子们。
图
陈赓与傅涯
在火车上,陈知进几个孩子都围绕在爸爸的身边,陈赓就给他们讲自己过去的战斗故事,他曾经在中央特科待过,就是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这座城市有他的过往。
他指着火车,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从前这种车叫什么车吗?”
几张稚嫩的脸庞乖巧地摇摇头,回答不知道。陈赓紧接着告诉他们:“这叫花车,是阔佬人们乘坐的。那时我只能坐得起普通车厢,三等客车。”说着,便给孩子们讲起自己当年怎样潜伏、怎样战斗的故事来。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等陈赓饶有兴致地讲完,他充满感慨地教育他们:“胜利得来不易啊!为革命需要锻炼应付各种困难环境的本领,机智灵活地对付狡猾的敌人,善于抓住各种可以利用的条件,才能转败为胜,完成任务。”
几个孩子尚且年幼,或许不能完全明白爸爸在说什么,但言传身教的教育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伴随着火车上的快乐时光,陈赓一行人也很快抵达上海。
图
陈赓旧照
他们住在华山路华东局招待所,这里也叫“丁香花园”。园中坐落着一幢幢西式两层小楼,陈赓身体不便,与妻子傅涯住在一楼;孩子们与秘书住在二楼。
住处的环境很不错,远离闹市,十分僻静,陈赓也能静下心来疗养身体,孩子们也能与爸爸难得地享受一段温馨、幸福的亲子时光。
龚澎特意来丁香花园探望他,宋庆龄也邀请陈赓全家到她家中做客,除了偶尔与朋友交往,陈赓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突然闲下来的陈赓偶尔四处转转,要不然就是伏案桌前,著书或是练字。
陈赓坐在书桌前,拿起毛笔,一字一句地认真写着,在台灯的映衬下那张历经沧桑岁月的面容显得更加伟岸了,他写字时,女儿陈知进总是跑进来,她个子不够,就跪在凳子上,认真地看爸爸写。
陈知进用稚嫩地声音问:“爸爸,你还练字呀?”
“字不练就写不好,你们学校也有写字课吗?”陈赓充满慈爱地说道。
陈知进奶声奶气地回答:“有,我最不喜欢写毛笔字。”
图
陈赓与家人
陈赓告诉女儿:“来,我教你。”说着又拿出一张纸来,一笔一画地教陈知进该怎么写,他说:“一般用笔都不超过腰,用一分笔写出的笔画瘦......”他握着女儿的手,在洁白的纸上写下“毛泽东时代的少年最幸福”几个字”。
写完这几个字后,陈赓语重心长地告诉女儿陈知进:“从小要好好学习,爱劳动。等大一点,也像你哥哥一样,到通县农村去读书……”他说:“等爸爸身体好了,带你到哈尔滨,看看军工的叔叔阿姨怎么学习。”
“爸爸,我不跟你去。”陈赓没想到,女儿竟然拒绝了他,只听陈知进说:“因为你不会扎小辫。”
陈赓满面笑容:“那我给你梳娃娃头。”他亲切地抚摸着女儿的小脑袋,父女俩就这样静静地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夜晚。
只可惜,陈知进没有等到爸爸陈赓亲自带他去哈军工的那天。
图
陈赓与家人,右一为陈知进
陈赓逝世
陈赓病中开始写《作战经验总结》,他早已经想好了几个章节,几乎每晚都在书房里奋笔疾书,总结着自己的过往经验,希望能给后辈留下一些东西,傅涯会为他送来茶点,然后静静地端详丈夫。
一个晚上陈赓正伏案桌前,小儿子陈知涯跑到他身边,嘴里念念有词:“爸爸,热,爸爸给我脱衣服。”
这时的陈赓特别不舒服,他拽住袖口,脸色苍白,整个人大汗淋漓,声音断断续续地告诉陈知涯:“快,去叫你妈妈……”傅涯及时赶来,陈赓也从刚才的难受中解脱出来,整个人仿佛恢复如初。
傅涯很担心地询问他的情况,陈赓还笑着打趣:“托你的福!”他竭力想让家人放心。
但实际上,他这个南征北战、日夜操劳的身体已经撑不住了,年3月16日的早上,陈赓从剧烈疼痛中醒来,他承受着无比的痛楚,妻子傅涯守候在床前,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她呼唤着:“陈赓,陈赓......”
年幼的孩子们也围在他的床前,不断叫喊着“爸爸,爸爸”,只可惜,这一次,陈赓再也无法回答他的妻儿了。
年3月16日的早晨,陈赓与世长辞。
他无法再陪伴在妻子傅涯的身旁,无法再陪女儿陈知进去哈军工,无法再看着年幼的孩子们长大。
图
陈赓将军
他离世时,陈知进还不满11岁,正在念小学,陈知庶、陈知涯的年纪更小。临终前,陈赓叮嘱妻子傅涯:“孩子太小,他们不理解他们的爸爸,你要多和他们讲讲他们的过去是怎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的。”
年陈赓逝世后,妻子傅涯找到组织,要带孩子们搬离陈赓分配的住房里,傅涯告诉几个孩子:“你们的父亲走了,我们不应该再住在那里。”
在陈知进后来的回忆中,她说,陈赓去世后,她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爸爸回来了,依旧带着那样爽朗的笑声,依旧像以前那样疼爱他,父亲说:“我只不过是又出了一次远门。”
等陈知进从梦中醒来,才发现这只是个梦,她将这个梦告诉了朋友,朋友说:“这说明你爸爸活在你的心里。”
陈赓离开了,却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中。在成长的过程中,陈知进、陈知涯几个儿女依旧秉承他在世时的原则,生活简朴,恪尽职守,他们铭记父亲在世时的教育,绝不享受任何的特权,与普通百姓的孩子无异。遗憾的是,陈赓没能看到五个孩子都长大成人的那一天。
图
陈知建(左)、陈知进(右)向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赠书
年,陈赓与王根英唯一的孩子陈知非逝世。
陈知建历任总参军务部兵员局、第二编制局局长,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务;陈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医师、教授;陈知庶历任总参谋部某部训练处处长、甘肃省军区司令员等职;陈知涯也曾担任哈佛大学中国校友会会长等职务,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得十分出色。
这,便是作为一个平凡父亲的陈赓心之所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