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熬成主治后,我终于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 [复制链接]

1#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m.jpm.cn/article-123588-1.html

此前,丁香人才发布《医疗人才求职就业调研报告》显示,每5个医生就有1个想立刻跳槽。

但对于中高级职称的医生来说,与低年资医生相比,他们已经处于「好不容易评下职称,在医院也终于有一定名声」的阶段,又将怎么考虑自己的职业流动与规划?

近期,丁香人才通过通过简历与岗位数据分析,得出了年中高级医疗人才的流动倾向和现状。

医疗队伍年轻化:六成中高级人才不到40岁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行业的培养周期往往更长。

一个本科毕业的医学专业应届生,平均年龄约为25岁;一个8年制博士毕业应届生平均年龄约为26岁。从本科毕业的应届生开始,评到中级职称通常需要至少5年时间。

这意味着,中高级人才往往不小于30岁。

然而,与以往「四五十岁修成老专家」的印象不同,目前我国医疗中高级人才平均年龄正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丁香人才调查结果显示,60.04%的中高级人才不到40岁,这意味着,青中年已经成为医疗队伍里的中坚力量。

更多医生走向市场,医院人才流动性最大

如今,医院骨干医生开始走向市场,自主创业。不医院专家离职的消息,其中不乏组团离职者。

医院改制、医院等政策的引力效应。

机会多、人才多、跳板多的医院,自然成了流动性最高的地方,医院居首。如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泓心医生集团创始人于医院。

与医院相比,医院医生的专业跳板相对较低,医院的可能性较小。同时,由于大多数选择医院的人才更倾向于选择平静、稳定的生活,因此,医院的人才流动性最低,仅为1.47%。

 

整形科流动率最高,全科跃居第二

按照科室区分来看,钱多市场大的整形科,成了中高级人才流动率最高的科室,又苦又累的妇产科也不出意外进入前五。

同时,政策的力量再次显现。

自从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提出「到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的工作目标后,基层医疗建设成了我国医疗建设的工作重点。

原本较为默默无闻的全科,也在政策扶持下直上云霄,越开越吃香,以14%的流动率跃居第二。

竞争激烈度:1个骨科岗位26人抢

待遇越好的科室,竞争人数总是越多。

尽管外科医生都哭喊又苦又累,但1个普外科中高级岗位仍有14人竞争。最热门的当属「闷不作声」的骨科,平均1个骨科中高级岗位就有26人竞争。

随着二胎时代到来,尽管妇产科的人才流动率位列前五,但妇产科和麻醉科依然是多人抢夺的香饽饽。

此前坊间流传「金眼科、银外科」的口诀,从丁香人才的调查结果来看,似乎有点失灵。在前几名的衬托下,一向吃香的口腔科、眼科1:5的微弱竞争率,居然显得没那么难进了。

不过,口腔科和眼科是非常容易开专科诊所的两大黄金科室。医院专家带队出走的现状,我们可以大胆估计,口腔科和眼科之所以竞争人数较少,是因为其中一部分中高级医院体系,纷纷出走创业,或加入民营诊所。

上海领跑平均薪酬,北京排第五

尽管大众皆言「北上广」,但与印象中的排序不同,在医疗中高级人才的平均薪酬排名中,上海以24,元的平均月薪领跑一线城市,北京则位列第五。

整体来看,医疗行业平均薪资排位依然遵循一线、新一线、二线的顺序,这也符合我国优质的医疗资源的地域分布特征。

流动意愿:一线城市最小,四线城市最大

虽然各等级城市的医疗人才,都大概率偏向于留在相应级别的城市,但一线城市的离职医疗人才明显更愿意继续留在当地打拼(84.56%)。

尽管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但「鲶鱼效应」使得一线城市的医疗人才发展,总是能走在全国的最前端。

一线城市的医疗发展几乎代表了全国顶尖的医疗水平,这些地区对于顶尖医疗人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因此,与高离职意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向这些城市不断涌入的新鲜人才资源。

与之相反,四线城市的离职医疗人员中,仅有36.78%表示愿意继续选择在四线城市工作。

结语

过去中高级人才的流动趋医院的硬件、科研等条件水准和医疗环境,而本次丁香人才的调查结果显示,如今中高级人才的流动方向,除了老生常谈外,还直接映射了当前国家对医疗界的政策走向与变化趋势。

除了前文已经提及的全科医学外,近年来,社会办医、非公医疗正在迅猛发展。

医院一家独大的局面仍然变化不大,医院、诊所、医院、健康管理机构等增多,能看出随着人民对于就医体验与质量提出更高、更旺盛的需求同时,很多原本体制内的医生,也开始出走投入这一领域。

当然,无论是内部流动,还是出走创业,对于大多数普通医生来说,或许都要等到熬成主治后,才终于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责任编辑:刘昱)

丁香人才不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