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璇
子
在这里
遇见更好的自己
投稿首发
璇子max
也无风雨也无晴文
小鱼儿收到璇子的邀约写点什么,动笔之时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此时此刻,突然有点领会到苏轼当年的心情。回看自己十余年前被录取到护理系至今走过的路程,虽还没有苏轼那样豁达、释然的境界,但早已不会感慨万千,这是我人生的一段历练,一段修行。关于跨专业读研先来写点干货吧,给想要跨专业读研的同学一点经验分享。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早做决定,早做准备,抓住一切自己可以抓住的资源,双学位、研究项目、英语考试(托福、雅思、GRE)等等。虽然我是学渣,但本科学校还可以,资源还比较多,所以当时多少做了一些准备。通过双学位可以跨得远一些:当年我们那几届修经济学和心理学双学位的人比较多,最后转到这两个专业的人也较多。经济学方面,有去美国读藤校的(卫生经济学方向硕士,后面博士去了更牛的学校),国内(包括Top2)保研或者欧洲读硕士的。心理学方面,相对更容易一些,毕竟懂医学知识再学心理学更加得心应手,有去美国读牛校的,也有(包括Top2、中科院)保研和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其他还有保研去读法硕的。我自己修的是经济学双学位,保研没有去成理想的专业就去法国读的金融学硕士,后面我会详细讲一下。就在相近的专业读研:主要集中在公卫、基础医学和生物医学这三个领域,去向也无非是保研和出国。当时我们那几届公卫和基础医学保研大多都在本校,还有申请去港大、港中文和东京大学的,生物医学的话有去中科院和其他高校的。考研:我们那几届都没有考研的,因为课程太忙了还要实习根本没法准备考研,所以这方面我一点经验都没有。但是个人觉得如果对法律感兴趣的话可以考法硕,毕竟考生都不是学法律的也不存在什么劣势,也可以做卫生法方向。原有知识也不浪费,法律就业面广专业性也强,就算最后不当律师不进司法系统,有了法律知识自己也终生受益。并且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还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十分重要。总的来说,想要保研的话就要提前跟老师多接触做项目,早点让老师认识你,了解你。想要出国的话,英语考试要早点准备好,也要做些项目丰富自己的履历。关于出国读研结合个人的经历,现在重点讲一下出国的事情(但都是疫情之前的情况了,仅供大家参考)。我个人因为对公卫和基础都不感兴趣,所以读研主要考虑经济学方向。但是因为当时对出国的信息了解不全,以为凡是出国就要花好几十甚至上百万,所以一直在保研和出国之间举棋不定,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想来实在太可惜了。美国的硕士不管什么专业都很难拿到奖学金,费用较高,英国也一样。香港的硕士分一年专业型和两年的研究型(不知道这样说是否准确),一年的没有奖学金,两年的一般为全奖,申请难度比美国低。欧洲大陆(主要指法国、德国、意大利),公立大学学费几乎没有,申请难度也比美国低。但缺点是公立大学要用本国语言授课,语言不过关要先读预科,(同理还有日本的学校,我上一届有个师姐去东京大学读公卫硕士,全奖但是要读日语预科)。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公立大学里也有少量的英语项目,多少要收点学费,但远低于英美的学校,私立商校英语项目多,但学费贵。在欧洲,私立商校比大多数公立学校更有名,更好找工作,这一点是和国内不同的。我去的是法国,所以对法国的教育体系更了解一些。法国的公立大学硕士一般2年,但这2年是相互独立的,啥意思呢,就是说第一年读完会给个M1(硕士第1年)的文凭,但要拿到硕士学位还要再次申请M2(硕士第2年)。如果第一年成绩不好可能就申请不到该专业的第2年,但是也不用着急,你还可以在全法所有公立学校相关专业里面申请第2年。最终的硕士学位以M2的学校为准,当然如果你足够牛,也可以本科毕业直接申请M2,一年读完硕士。我当时申请到了巴黎一大的经济学硕士的M1(项目名称好像叫PSME),巴黎一大是索邦大学系的,法国最古老的大学,申请到的项目也挺好的。该校一年一共招60个学生,其中30个名额留给复旦研一学生,30个名额留给国际学生申请。而且那时候复旦学生读一年要交10万人民币的学费,国际学生只需要交4万,但缺点是这个项目只有M1,也就是说1年结束后我必须要申请其他项目的M2。本来想着走一步看一步,虽然有点风险但想着巴黎一大的M1也不至于申请不到M2吧。但是一个本科北大经院,硕士留法的师姐跟我说,公立大学英语项目少,如果M2申请的不顺,还得至少读一年语言,时间太长,不确定性较大。另外法国的学校回国的话差距其实没有太大,建议我还是去读商学院,因为对于女生找工作来说,年龄也是挺重要的。于是我把法国好一点的公立大学经济学方面的英语项目全搜了一遍,发现确实没有几个,有些还是营销、贸易方面自己不太想读的专业,所以最后还是去了商学院。商学院的项目是一贯的,不存在再次申请的问题。我去的学校给了我一些学费减免,加上法国福利政策比较好,对国际学生也有房补(政府房补大概有房租的40%)等政策。两年总花费约20万人民币(包括学费、生活费、两次往返机票、办签证、旅游等等各种费用)。现在据说各种费用都涨了,读下来应该不止这点了。不过如果当时我做了足够的准备,提前学好了法语的话,肯定是会去一大的。后来我去参观了一大,是一所欧洲古老大学应该有的样子,在里面读书,身心应该都会很愉悦。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对走科研道路感兴趣,最好能直接去美国,因为国内对美国好学校认可度最高。但如果准备地没有那么充分,也可以拿欧洲当跳板,因为美国对欧洲学校的认可度还是可以的。我有个同学就是先去荷兰读的硕士(专业应该是公卫吧)再去美国读的博士。当然,现在疫情期间,出国读书这条路的情况应该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在最后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关系,第一部分就先写到这里,后面有时间的话我会再跟大家交流一下工作和结婚生子以来的一些思考感受。回想起来本科期间自己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花了太多的时间去纠结和迷茫,那都是宝贵的足以改变命运的青春啊。虽然我当时也问了很多人,收集了一些信息,可是自己的想法就一直都坚定不下来。总是到最后关头别无选择才痛下决心,属于一直被命运推着走,缺乏自主选择的勇气。希望大家可以不犯或者少犯和我一样的错误,但如果你确实觉得对未来想得还不够清楚,那也没关系。因为未来确实不是靠想出来的,尝试不要让自己过多地陷入这种迷茫的情绪里,少去抱怨,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实实在在地做点什么。找老师做个项目也好,系统地学一下别的专业的知识也好,考个英语的考试也好,今天的积累才决定了明天的选择空间,慢慢地往前,路才能走出来。
关于璇子
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本科护理,研究生中科大新闻学
坚信文字有暖心的力量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