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恙,人间且安▼把过往还给过往
寻梦师专,再别青春
一别经年,梦中再不曾相见。记忆里的你,是否安好依然?
春已来,我亦来。追循着25年沧桑岁月的足迹,来寻你最初美丽的容颜,留住你最后一个春天,来缅怀我们曾经灿烂无比,而终将逝去的青春华年。
所有与青春有关的爱恨悲欢,都落在你怀里,都烙在我心里。不敢频频回望,怕会泪湿春衫。
——题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年9月12日,秋风初起微凉。济宁师专并不空旷的校园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那是94级新生入学的日子。忙乱地注册缴费、入班入舍诸事务结束后,一双双充满憧憬的眼睛,带着新奇,开始游走于校园每个角落。
当年的校门不算宽阔,两扇镂空铁门显得有些普通,门两边的白墙上分别写着“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五个大字,毕业生最爱以此为留影的背景。走进大门,高高耸立在眼前的是造型精巧别致的图书楼,那是整个校园里最崭新气派的建筑。每一届学生的毕业合影都是在它前面留下的。图书馆里书籍种类繁多,对于刚刚从小县城里出来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浩如烟海“了。平生不擅交际,也不爱参加各种活动的我,最爱晚上去阅览室读小说,并非好学,实为兴趣。就像鱼儿游进了大海,我在里面贪婪地汲取着精神营养。四楼报告厅里经常有名师名家来做学术讲座,我们现代文学老师宗元先生,操着一口纯粹的乡音做路遥小说人物赏析报告的情景,至今犹在眼前。图书楼前是个花园,里面划分成几块形状规则的花坛,种着各种低矮的花花草草,周围是高高的塔松。入学不久我们宿舍就曾兴奋地在怒放的菊花坛前照了一张合影,作为新生活开始的见证。第二年开春闲来游逛时,我们在花坛里发现很多肥嫩的“野菜“,于是挖了几棵拿回宿舍,却又不知这是何物,迟迟不敢贸然处理,禁不住诱惑最后还是用油盐拌了吃下去。等夏天看到一片红艳艳的花海时才知道那竟是罂粟,后怕得不行,幸亏没有中毒!楼后也有一个小花园,种植着松柏、月季等高大的木本植物,还有石桌石凳供人休憩。夜来花木掩映,灯光昏弱,于是此地成了天然的恋爱场所,晚自习后花间幽径常会见到成双成对的情侣。
图书楼西侧前后两座楼,前面四层的行政楼是校领导办公之所,分布着一些行政科室。作为一名普通乖学生,我是从没踏足过半步的,所以至今仍觉神秘十足。后面三层小红楼是文科楼,一楼为政史两系,中文系94级四个班在二楼楼梯西,93级在东边(第二年换成了95级),英语系在三楼,当时我与英语系高中好友小美联系甚密,所以经常跑到三楼去找她玩。中文系前三个班是普通师范专业,我们二班在最西头南小教室,常与北面大教室里的一班一起上合堂(第二年我们两班教室互换),有时三个班会一起在理科楼的阶梯教室上公共课。四班是文秘班,老师、课程设置与我们都不太一致,因此和他们来往不多。或许受浓厚的文化底蕴所浸润,这座楼显得古朴典雅,气韵不凡。楼前甬道旁种着高大的法桐,夏至浓荫匝地,秋来*叶满径,又为校园增添雅致一景。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