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百霖在哪些药店出售 http://pf.39.net/bdfyy/bdfyc/170224/5231263.html《我的建北》简介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老王屯”区域,是黑龙江省最大的集中连片棚户区。近年来,*和政府对这片棚户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高楼林立,大道通衢,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环境和百姓的居住条件。作家宋成君于年5月进入建北棚改现场,经过近五年的深入生活,采访了上百位相关工作人员和普通百姓,收集了大量鲜活的现场资料。在经过三次较大幅度修改后,于年底完成了30万字的长篇小说《我的建北》的创作,并于年11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我的建北》从采访到创作,几经修改后再到出版,历时六载。作品构思宏大,结构缜密,采用非虚构创作手法,描绘了一段棚改工作风云激荡的奋斗征程,记叙了一座城市的初心使命、攻坚克难、国计民生,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组干部群众的群像。作品语言鲜活,描写细腻,所涉事件历史跨度大,现场感强,以较为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创作基础,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建北片区从老王屯旧貌到凤凰城新颜的化蛹为蝶、浴火重生的历史巨变进程。
摄影:孙建新
后记
新与旧的更迭变化时刻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有些更迭悄无声息,有的变化突如其来。
新与旧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有关,社会越是高速发展,新旧交替变化越快。长篇小说《我的建北》,记述的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故事,当我静下心来,一页页细细翻看最后一遍书稿时,建北棚户区改造的新旧变迁往事再一次涌上心头。从旧平房成片消失,到新楼群拔地崛起,从泥泞难行的断头土路,到四通八达的宽敞大道,展现的是一派旧貌换新颜的勃勃生机。而那许多错综复杂的拆迁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各类矛盾交织的人生百态,也在我的脑海中一幕幕渐次清晰地展开。感觉上就如同观看一部大型话剧,矛盾变幻多端,情节高潮迭起,并统一在改变地域面貌,改善百姓生活,让大多数贫困家庭受益的喜悦主旋律之中,昂扬激越,感人至深。
对于建北棚改的变化,很多人都在议论:这么艰难的事能最后做成,为什么?我在采访和写作这部书的过程中也经常参与讨论。前不久,一个夏日午后,我和一位老朋友喝茶漫谈,他是建北棚改自始至终的参与者,话题自然很快又涉及到这个内容。他说,咱们建北棚改为什么能干成?这事要说复杂是真复杂,三天三夜唠不完。但要说简单也是真简单,说到底其实就是两点:一是一切为了老百姓;二是最终依靠老百姓的力量。
他接着进一步解释说,贯彻为老百姓做事的思想,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正确价值观,一直贯穿在我们整个棚改工作的全过程。但思想通了还不够,还要敢于承担风险,而最大的困难是要承担对原有政策界限突破的风险。咱们干的是全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涉及到的问题极其复杂,原有的棚改政策很多都不适用。应该说,这些政策和文件的制定也是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利益和需求的,但有些不适应的部分就得突破,不突破事干不成,突破就得承担风险。这期间我们也一直有争论,大伙儿都是公职人员,谁不考虑自己的后路呢?争论到最后思想统一了,棚改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老百姓生活环境,敢于突破政策界限也是为了把这件大事干成,只要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就是*的宗旨,就是*的根本要求。所以难题再多我们也勇于突破,风险再大我们也敢于承担。
反过来讲,我们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就支持我们。是,动迁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矛盾,这些矛盾是挑战,但也是动力,没矛盾要我们干什么?其实建北绝大多数老百姓是理解我们的,看到我们是真心为他们做事,也把他们的积极情绪都调动起来了。比如动迁期间,因为政策几次调整,许多协议签得标准不一致,宣讲工作也做得不到位,但他们都表示理解。再比如投资款和待安费这两项,数目很大,收得急补得缓,他们绝大多数都能理解和支持,能和我们共同战胜困难,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如今好了,高楼大厦建了起来,那叫一万多户大回迁啊!仅三两年时间,建北这片人气儿一下就上来了,这不就是老百姓成全了我们么?所以说人民群众的力量,就是建北棚改干成的根本所在!
对老友的这番话我深以为然,午后的阳光灿烂,杯中的茶水浓了淡,淡了浓。尽兴的畅谈,让我又一次联想起当年动迁老王屯片区的决心已下,百名机关干部挨家挨户大调查的轰轰烈烈的庞大声势,和动迁行动开始之初,当天就签出余份合同的热切场面。想到喜迁新居后,那位民间艺人弹奏《喜洋洋》时喜极而泣的泪水,还有那位百岁老人,竖起大拇指夸共产*好的发自内心的感激心声。想到如今建北的夜晚,灯火通明,乐声伴舞,摩肩接踵、红红火火逛夜市的热闹场景。
思绪跳荡中,我突然忆起当年陈毅老总曾深情地说过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说得很形象,但含义更深刻,直指民心向背这一取得政权的根本。正是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全力支持,解放军才最终打垮了国民*军队,赢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建北棚改工程也是一场战役。当执政为民的宗旨化为实际行动,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民心所向,其力断金,上下同心,何难不克?这是建北棚改能够干成的真正所在。从当下的角度来看,建北棚改建设的历程,是一级地方*委政府践行*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使命的一个范例。如果从更加广泛的意义去思索,建北棚改的干成,也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重大命题。
去年秋季,我在修改这部小说的最后阶段时,经常约上几位朋友去建北片区,逛夜市,进小馆,唠变化,找灵感。有一次在喝酒喝到一半时,我注意到窗外有个坐轮椅的男人,头戴凉帽,怀里抱着一只小狗很平静地独坐着。酒店一位女服务员不时出去和他说上几句话,又回来接着忙碌。这情景引起了我的注意,就和女老板悄悄地闲聊了几句,她简单告诉我个大概:这两人是夫妻,后到一起的。先是他对她非常好,贼“够意思”。后来他有病了,腿脚不好,她就报恩,对他也非常好,更“够意思”,夫妻两个一同共度难关。这段时间男人每天晚上都来,坐着轮椅在门外一直等到她下班,而且从来不进屋,怕影响酒店生意。
老板娘的一番话立刻引起我的兴致,就提出想采访这对夫妻。结果事与愿违,那女服务员在听了老板娘几句耳语后,表情立刻大变,急匆匆冲出店门,只三言两语加手势,就见那男人慌忙站起身,放下怀中小狗,拧着身子拉起轮椅,三摇两晃就没入昏暗的夜市中去了。
女服务员回到店里,一切又恢复平静,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酒后出门,老板娘送到门外对我解释说,自从搬上新楼条件改善后,这对夫妻相亲相爱,现在的日子过得可好了。老百姓嘛,没见过啥世面,怕接受采访。
我知道,在建北这次新旧交替的巨变中,类似的情感故事还有很多,我也知道,还有许多激烈复杂的故事我根本没有听到过。其实,在我几年当中陆续的大量采访中,有些故事我都收集到了,但并没有采用,甚至有的故事我已经在初稿中写出来了,但到最后又不得不忍痛删除掉。这是个遗憾,也是作品取舍要求的必须,我只希望通过这冰山一角的记录,能从一个侧面描绘出那一段波涛汹涌的拆迁巨变历程。
作品即将出版,发自内心的要在这篇后记中感谢许多人。首先要感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李春兰女士的付出,我们虽未谋面,但她认真细致的编辑作风,对作家创作成果的尊重,都从审稿的字里行间中体现出来。要感谢市文联朱虹宇主席所作的序言,文中虽有过誉之处,但对我多年文学创作追求的肯定,也的确令人心生暖意,特别想纵酒开怀。还要感谢李天笑和隋红宇等诸文友,他们在对粗糙的初稿认真阅读后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实在这里更需要我真心感谢的,却是那些站在我背后默默无闻的坚定的支持者们,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这部书不可能问世。既然在这里无法向他们一一道谢,那就让我和他们一起,共同感谢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和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吧。
年开年多事。先是我九十岁的老母亲不慎摔倒做了骨股头手术,接着是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日常生活。疫情期间,我也只能宅在家里,照顾老母亲的一日三餐和术后恢复,虽有冬去春来,丁香花盛开,但我的情绪总是不在状态。直到有一天,我家楼道里不经意间传出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原来是去年在我家门厅外筑巢的那对燕子竟然真的又回来了!旧巢衔新泥,双燕欢鸣勤,这欢叫声为全家人带来大大的惊喜,也就在那一刻,我的精神猛然一振,才感觉到,一轮新旧更替的好时光已经悄然开始了。
这部长篇自年5月20日采访开始,到年6月完成三稿,用时五年。期间又几经修改细雕后送至出版社,再到今天写完这篇后记,恰好六年整。六年时间不算很长,但也不能说太短。对个人来讲,值得庆幸的,是我有了一次绝佳的机会,用自己的心血和笔端记录下了这段巨变历史。我相信,当老王屯的后代们看到他们的祖辈父辈们曾经生活过的情景时,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而更值得生于斯长于斯的众多老百姓庆幸的,是他们赶上了时代发展的好机遇,正是国家推行的这场大规模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才使这巨变成为可能,也终于让这里的百姓们告别了水深火热、破败不堪的旧王屯,住进高楼林立、大道通衢的凤凰新城,化蛹为蝶,浴火重生。
宋成君
年5月18日于报社家属楼
作者简介
宋成君,男,年1月出生,齐齐哈尔日报报业集团主任编辑,曾任齐齐哈尔日报副刊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两次被黑龙江省作协萧红文学院聘为签约作家。
多年致力于本地文学事业发展,坚持文学创作,以新闻记者的敏锐笔触和作家的人文关怀,创作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并多次获奖。小说《大高粱》《大兴,大兴!》,散文《鹤乡行》,报告文学《水上三日》《沃土情深》《而今迈步从头越》等,在本地都曾产生广泛影响。
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旋转的车轮》,散文、报告文学集《鹤乡行》,长篇小说《机床厂》,其中长篇小说《机床厂》被列为黑龙江省庆祝建国60周年献礼作品。
往期回顾
◆长篇小说《我的建北》(86)尾声:在城市的上游迎接第一缕霞光/宋成君
供稿: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
最新征稿
·“百年路中国梦”齐齐哈尔市文艺界庆祝建*周年创作活动启事
·第十届中国(齐齐哈尔)扎龙诗会征稿启事
·《鹤城故事》栏目征稿
百年路中国梦
·原创歌曲《达斡尔人民歌颂*》/作词:张书君作曲:何银柱演唱:郭丽茹
·原创歌曲《我爱鹤城的蓝天》/作词:周雨齐作曲:郭俭威演唱:姜锐崔爽
·原创歌曲《沧桑百年》/作词:朱德平作曲:刘庆忠演唱:姜锐荣烨宇
·真舍不得你走远(歌词)/张忠涛
·沙画诗朗诵《礼赞,亲爱的*》/沙画制作、诗朗诵:刘冰峰
·原创歌曲《边防战士的爱》/作词:刘明作曲:杜长江演唱:李佩玉
·原创歌曲《一百年》/作词:刘金华作曲:李想演唱:李合飞
·革命圣地——庆祝建*百年剪纸作品
·诗朗诵《今天的我们》/作者:孙胜罡朗诵:紫烟
·原创歌曲《红遍延安》/作词:李庆河作曲:杜长江演唱:朱艳彬
·“百年路中国梦”齐齐哈尔原创歌曲演唱会唱响*的颂歌
·今非昔比感*恩/宋春苗
·朗诵《七月的天空》/作者:崔晓朗诵:王维
·三位*员的闪光故事/刘宇轩
·原创歌曲《丹顶鹤传歌》/作词:苏日塔拉图作曲:新吉乐图演唱:褚志辉
·东北抗日联军赋/谭文富
·原创歌曲《百年回想》/作词:陈晓明作曲:蔡云凌演唱:陈丹丹
·朗诵《百年航程红心向*》/作者:佚名朗诵:邓艳玲李真门昕秦正军张海虹张天阳
·原创歌曲《筑起新的长城》/作词:吴广志、孪生兄弟作曲:戴阿鹏演唱:姜锐等
·原创歌曲《*旗下的誓言》/作词:李荣春作曲、演唱:李洪奎
·原创歌曲《风华正茂》/作词:刘明作曲:杜长江演唱:李佩玉崔爽
·原创歌曲《辉煌的旗帜》/作词:侯飞作曲:于生洋演唱:张喜秋
·原创歌曲《红船,红红的船》/作词:张书君作曲:姜云龙演唱:朱艳彬
·歌曲《把你选择》/作词:胡宏伟作曲:关守用演唱:涂强涂静
·朗诵《光荣啊,中国共产*!》/作者:李洪才朗诵:仲囡
·中国,我红色的妈妈/逄璞
·贺建*百年《水龙吟》六首/隋红宇
·建*百年全省精品剧目展演——原创工业题材话剧《国之重器》
·做*员的家属心也甜/刘丽秋
·朗诵《红船,从南湖起航——纪念中国共产*建*一百周年》/朗诵:邓艳玲等
·歌曲《中国的故事》/作词:张书君作曲:姜云龙演唱:郭杨
·中国共产*赋/谭文富
·朗诵《你的名字——献给~》/作者:赵俊博朗诵:王巍巍
·探访北大红楼/王作东
·原创歌曲《卜奎风》/作词:张书君作曲:姜云龙演唱:刘征
·朗诵《英雄》/作者:徐军朗诵:郝小燕
·原创歌曲《美丽的湿地》/作词:陆春平作曲:戴阿鹏演唱:郭杨
·朗诵《百年颂歌》节选/作者:静水流深朗诵:刘国富
·碾子山区剪纸学会庆祝建*百年剪纸作品(一)
·碾子山区剪纸学会庆祝建*百年剪纸作品(二)
·民俗艺苑谱华章——建华区民俗文化艺术家协会作品(一)
·民俗艺苑谱华章——建华区民俗文化艺术家协会作品(二)
·朗诵《百年颂歌*恩浩荡》/作者:江天朗诵:王巍巍
·百年征程,又迎春天/焱子
·朗诵《浴血的丰碑》/作者:王学波朗诵:吕莉
·齐齐哈尔市双河幼儿园教师剪纸作品展(一)
·齐齐哈尔市双河幼儿园教师剪纸作品展(二)
·富拉尔基区作家协会“学*史、知*情”活动作品专辑
·朗诵《华夏盛世百年颂歌》/作者:江天朗诵:江山商笑菊
·碾子山区建*周年书画展
·永恒的信念/滕敏杰
·沁园春·*旗引我站前沿/肖金生
·法治宣传系列漫画/郑永顺
·《脊梁》登上首届技术春晚/朗诵:刘国庆王旭
·《庆丰收》主题剪纸作品
·朗诵《百年颂歌》/作者:静水流深朗诵:孟祥君贺春红杨超王桂艳等
·春天的歌声唱起来/作词:张书君作曲:张志辉演唱:孙艳梅
·我们身边——郑永顺肖像画作品
·楹联作品一组
·庆祝建*百年对联一组
·原创歌曲《我们了不起》/作词:张忠涛作曲:朱艳彬演唱:郭杨
·原创歌曲《每当中国国旗升起》/作词:葛福民作曲:张德俊演唱:陈晓鹏
·碾子山剪纸协会作品
·原创歌曲《追梦路上》/作词:赵国伟作曲:谭金龙演唱:殷进良
·原创歌曲《北方就是远方》/作词:张书君作曲:吕宏庆演唱:赵春伟
·歌曲《奇迹的颜色》/作词:朱丹作曲:蔡云凌演唱:张喜秋
深学细悟以考促学——市文联开展*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
献礼建*百年“向人民汇报”印象东北九人书法作品展/段发中作品
梦回迎恩门(外一首)/李洪国
信是苍天不负卿,铺开金榜待题名——致高考学子
长篇小说《我的建北》(86)尾声:在城市的上游迎接第一缕霞光/宋成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