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疾病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0118/4329289.html关键词
宋家岸村、岸底村、崖居、暴马树、暴马丁香、青海菩提树
岸底村位于晋冀交界处,隶属井陉县南峪镇,西至平定县界仅多米。现有50余户居民,常驻仅20多户,大多数人在外工作。明万历年间,始祖宋进宗为躲避战乱,从不远处的平定县娘子关镇河北村迁此立村。因居于山崖底下,在石洞内建房,故名“宋家岸村”。后改“岸底村”,这些建在崖底的老屋至今保存完好,不过基本已无人居住。
岸底村地处深山之中,一条东西走向的“龙*沟”是进出村庄的必经之路。村东三里处,沟内有一座口门,名为“*龙口”,自古为晋冀往来的大门之一。“大道为关,小道为口”,井陉有“两关七口”接通晋冀。(两关:固关、娘子关;七口:达滴岩口、武功口、神堂口、险隘口、驴桥口、*龙口、杨庄口。)“龙*沟”比较宽阔,坡度也不大,无论行人还是车马,往来都比较容易。但是每逢雨季,“龙*沟”积水严重,无法通过。等雨水退去,沟内也是泥泞不堪,人陷足,马陷蹄。上世纪70年代,沿沟在半山腰修出了一条公路,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
龙*沟
进入岸底村,山上是一层层的梯田
迎接客人的小萌宠
岸底村四面环山,村中现在只有一些老人在这里居住,很少有外人到此,因此非常安静,空气清新,宛如仙境!四面山上草木丛生,各种动植物遍布山野。身在村中,喜鹊和山鸡的叫声此起彼伏,偶尔还能看见肥肥胖胖的松鼠从地上嗖的一下窜到了树上。
追逐油菜花的黑蝴蝶
追逐油菜花的黑蝴蝶
岸底村村委会
村委会旁有三间石砌窑洞,堆放着木柴等杂物。窑洞上面有一片空地,村中的防火护林员时常在此站岗放哨,察看异情。
村委会对面有几棵正值花期的泡桐树,山里较冷,花期要比市里晚一些到来。
泡桐树下有一座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山墙与两根金柱之间有三组门板,平时关闭,每逢唱戏时可拆下。
戏台内有一个隔层,平时存放道具、乐器等物品。
檐下中间的檩条下,有一个木质象头,还雕有象牙
额枋上还存有上世纪的革命标语。整个额枋上写的是“一定把我村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下图为中间一组额枋。
门板上也有一些革命标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戏台后门是一个小院,北房为两间石屋,上面有四个篆体大字,不知道是什么。
小院正门,大门东侧是弧形院墙。
石砌二层院落
岩石下的山神庙
再往西走是“五道庙”,庙旁有两棵非常罕见的古树,名为“暴马树”,又名“暴马丁香树”,木樨科丁香属。暴马树多生长在东北黑龙江、吉林等高纬度地区,华北地区比较少见。其花期比较长,一般6~8月开花,8~9月结果。暴马树非常珍贵,树的各个部分都有利用价值。树皮、树干及枝条可药用,有消炎、利尿、止嗽化痰等功效;其花香浓郁,是一种天然香料,且有一定的药效,可制作花茶,具有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的作用;其叶子中富含单宁,可用于制作烤胶。暴马树木质坚实,有一定的香味,可防虫防蛀,是制作家具、生活器具的优质原料。
暴马丁香花
在佛教中,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所以佛教寺院中广泛种植菩提树。但是菩提树只适合种植在低纬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北方地区的佛教寺院为了也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和对佛祖的崇拜,只能用其它树种来代替菩提树。在华北地区的寺院,多用珍贵的银杏树来代替,比如北京的红螺寺、大觉寺、潭拓寺和西峰寺都种有千年左右的银杏树,元氏县前仙乡牛家庄村的白果寺内,也种有一棵千年古银杏。而在甘肃、青海等高海拔地区,菩提、银杏等树均无法种植,所以有人用暴马树来代替。现今塔尔寺大金瓦殿前就有一棵多年的暴马树,当地尊称为“白旃[zhān]檀树”。相传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时,脐带血滴在地上,于是长出了一棵白旃檀树,后来在这里先建塔,后建寺,才慢慢有了现今的塔尔寺。因此暴马树在青海又被称为“青海菩提树”。岸底地的两棵菩提树建在“五道庙”旁,估计也是效仿此意。
这两棵暴马树腰围3米,高12米,树龄年左右。除岸底村外,不远处的贵泉村透海山上还有一棵多年暴马树。
两棵暴马树的根部几乎连在了一起
这种狮子造型在井陉其它村落也见过。
村中荒废的窑洞
原始的窑洞,房间在山体里,表面用青石砌成,券门券窗,两间房屋之间的墙上有神龛,屋顶部还有青石房檐。
这个神器只有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才认识。先收集若干输液瓶子上的胶塞,再用螺丝将一个个胶塞拧到木板上,洗衣服神器。
村中各家大多都用上煤气罐了,但依然保持着存柴的习惯。
村中的龙王庙,原名“龙天大王祠”,坐落在村东的一座上山包上,庙内有“四海龙王”神像。创建年代不详,道光、同治和公元年均有重修。
庙前存有一块清同治四年(公元年)的石碑,右碑,碑文如下:
著宣善人
重修龙天大王祠碑序:
且夫世之建庙者,安妥神灵而侑焉;民之造庐者,闭风遮雨而居焉。神意与心其情异乎?合乎?事理皆一理而已,镇里村北十里,有宋家岸,村东旧有龙天大王古祠存歟,创建不知何时。道光末年间,耆老观瞻,庙貌损败,神像难觏,动故□新□□□,行半塗而废矣。至十年有□哉。祭祀祷祝,目观心伤。乡老公议,贫者不惜力,富者不重赀,□神伴神□□之地。使高大其□势□□其□墉,请添神像,□塑光□,圣神妙法,显圣感□无大无小,视之□□□弗闻□□其源浩浩□□也□□时行其□□□□□□□丰□祠前復修洞厦,辉似五色祥瑞,四方募化□者,施财助工,经营不日成之。人心同归,不□其恩,勒石题名以垂千古不朽云尔。
大清同治四年□秋吉日立
明万历年间,岸底村的宋氏始祖由娘子关迁到这里后,利用天然石洞,在山崖下垒石建屋,宋氏后人也在这里崖居了数百年。现在村南的山崖之下仍然存有不少民居。
山崖下的古民居中,大致分两层
至今仍有人居住在这里
在崖洞内建造的房屋,青石砌成,表面用*泥粉刷。
用青石和泥土砌成的双眼灶台
这个农具学名叫二脚“耧犁”,使用时前面由牲畜牵引,后有人把扶,以保持平衡,在地上开沟的同时,完成播种。
泥土灶
土灶
灶台不远就是厕所,废物直接排到崖下,简单合理,干净卫生。
房子的屋顶和一面墙由山体构成,其它墙面用青石砌成,表面均涂石灰,防止潮湿。屋内非常狭小,只能容下一个两人土炕。
山崖下本来进深就不大,除了建造房屋,仅能剩下很窄的通道,为保证安全,还在通道外侧用石头砌成半米高的护墙。
挂在墙上牲口的嚼子
以前的橱柜,上面开口,方便存取粮食等物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这户人家的屋子比较宽敞,炕旁有灶,既可做饭,又可给土炕加热。
一户人家的院门,感觉上面的石板马上就要塌下来。
悬崖下的牲口棚,木料上还放着一堆蒿子草编成的“火绳”,熏蚊虫用的,相当于蚊香。
悬崖下除了牲口棚,还有猪圈,羊圈。
岸底村地处晋冀交界,四面皆山,民风淳朴,绝对是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不远处还有明长城遗迹和天亮沟自然生态保护区,非常适合户外爱好者进行徒步穿越等活动。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