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应到北京那家治最好 http://m.39.net/news/a_5229361.html初去,佛前香雪海崇郊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法源寺的丁香。鼎鼎大名的北京四大花事,如今只有法源寺丁香了。四月小阳春的天气,从菜市口地铁站出来,走在烂缦胡同(原来北京不光有直白的驴市胡同,有唬人的百花深处胡同,还有烂缦胡同这样美的胡同名字),走过湖南会馆,胡同里有晒着太阳闲聊的老人,有自在漫步的鸽子,有花韵丁香的酒店在装修。而不远处的法源寺丁香静静地开放,幽香阵阵,花香伴随着悠久的历史,扑面而来。唐初,李世民为哀悼远征高句丽死去的将士,在幽州城内修建悯忠寺。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悯忠寺名称。辽时,这里曾经囚禁过北宋皇帝宋钦宗。元初,这里又关过文天祥的同科进士兼好友谢枋。明朝时重修,改名崇福寺。清朝时,乾隆皇帝写了“法海真源”的匾额,自此悯忠寺更名为法源寺。多年间,悯忠寺的命运足以书写半部中国史,民间有“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的说法。历史的法源寺与英雄、生死相连,而今的法源寺以丁香闻名。丁香与佛有着久远的因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大悟成佛,从此菩提树被视为神圣之木,广植于佛教寺院之中。我国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不适宜种菩提树,多选用暴马丁香。丁香叶子为心形,正好与佛的“心诚则灵”一致,所以被称为“菩提之树”。此后在北方地区的寺院里也开始广泛种植暴马丁香。明清时,法源寺丁香已经盛名远播。法源寺的丁香有粉色的、紫色的和白色的,多为四瓣。五瓣丁香代表了幸运,多在白色丁香中能找到。有一年见过一朵七瓣的,惊喜莫名,忍不住告诉每一个遇到的人,希望人人好运。现在的法源寺为中国佛学院所在地,花香氤氲,梵音悠扬,年轻的佛学院学生传承着佛家文化,也在喧嚣的都市里坚守着一方静心乐园。法源寺就在菜市口。清朝时的菜市口是刑场,著名的戊戌六君子就是在菜市口被斩首。刑场的旁边是古寺,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生与死最好的过渡,眼前只有那一片香雪海,我佛慈悲,我心悲悯,也许这就是唐太宗修建悯忠寺的由来。再去,花落佛依然半个月过去,再去法源寺看丁香花,却发现香雪海踪迹难觅,只余一片绿。藏经楼前,海棠春谢,艳丽的花朵褪去,已经悄悄冒出一颗颗小海棠果。飞来飞去的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反倒更加衬托出古寺的幽静,让人不由地静下心来。在观音殿前,有一个年轻的男孩在虔诚地跪拜,不知道他祈祷的是前程还是姻缘。在这人人讲个性追求特色的时代,当个人如沙粒一样挣扎在世界的海洋时,疲惫的灵魂可以把沉重的理想和梦想暂时寄存,允许年轻的孩子们寻找一点寄托和依靠。这个虔诚的男孩让我觉得心疼,也觉得欣慰,起码他还在寻求力量,而没有像时下那些面对困难就跳楼投河的年轻人那样逃避退群。不知道佛有没有帮到这个男孩。静下心来时,佛学院上课的梵音就更加入心。静静地站那听一个小时,阳光洒在树上,洒在走动的和尚身上,和尚在专注地唱,鸟儿也在自由地唱,人鸟共唱,一点不乱,反倒很和谐。那一刻,不是因为被度,也不是有佛光普照,是在舒缓沉静的佛乐里,忘了烦恼忘了名利,获得灵的宁静。一霎那,心静如水。那一霎那的宁静与喜悦,比看丁香花更美,比闻花香更愉悦。花开花落自有时,花不因人开笑颜。花已去,香难觅。只有佛依然,梵音悠扬,沉静似海,绵亘久远。也许,这才是千年古寺法源寺的最大魅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