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临床医生来说,论文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总让人头疼。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张澍指出,SCI论文不能作为临床医生职称考评中一票否决的指标。由此也引发了医生们对临床和科研关系的热议。
关于临床和科研,医生以及医学生们怎么看?
丁香园对此进行了调查,共有人参与调查,其中包括名临床医生和名医学生。
相比做科研,七成以上的医生/医学生更喜欢给病人看病
调查显示,75%的医生/医学生更喜欢给病人看病,7.2%更喜欢做科研。在参与调查的临床医生中,78.7%更喜欢给病人看病。
八成以上的医生做科研是为了晋升,极少数是因为兴趣
参与本次调查的名临床医生中,84.3%的医生为了晋升而做科研,而仅有9.8%的临床医生是因为兴趣。
「大多数医生为了晋升做科研、极少数对科研有兴趣」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不太合理的评价晋升体系。
多年来,论文一直是我国临床医生职称晋升晋级传统的重要考核依据之一。
论文与职称、薪酬挂钩,激发了很多医生的科研热情。
适当的激励机制固然没错,但随着人才职称评定中「唯论文、唯资历」现象的出现,科研也逐渐成为了很多医生谋求职称晋升和加薪的工具。
医院将论文与手术资格挂钩,规定「医生连续三年论文不达标,取消手术资格」。
图片来源:丁香园论坛
临床研究和发表论文应成为临床医生的自觉行为,而不是负担。
这些不合理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机制间接导致了学术造假的不良风气,甚至滋生出「论文灰色产业链」。
每到职称评审时,很多医务人员开始忙碌起来,找杂志、雇枪手、写文章……
年,曾隶属著名国际出版商Springer公司旗下的《肿瘤生物学》发表撤稿声明,因同行评议造假,宣布撤回中国学者的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作者大医院,涉及名医生。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震动。
而这大规模造假背后的驱动力就是与论文挂钩的晋升压力、物质奖励以及论文出版商和学术会议举办方的从中牟利行为。
六成以上的医生/医学生认为「临床医生应该做科研」
尽管大多数医生或医学生更喜欢给病人看病,但是大部分人都能较为客观地看待临床和科研。
63%的医生或医学生认为临床医生应该做科研。
在其中的位被调查者中,67.1%的人认为「医生应以临床为主,科研为辅」,64.9%的人认为「科研应作为晋升的加分项而不是必须项」,58.1%的人认为「应根据临床需要开展科研课题」,45.7%的人认为「医生应在临床上有一定经验后再做科研」。
参与调查的福**说:临床与科研并不是对立的,立足于临床问题的科研,其实并不影响临床工作,甚至有助于提高临床技能,推动医学进步。
然而,被调查者拼**3也提到,很多临床医生所做的科研偏向基础领域,白天在门诊或病房看病人,下班后去实验室抓老鼠、养细胞,临床与科研的关联性并不大。他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基础研究发文章更快更容易,影响因子更高。
的确,临床与科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临床医生不应为了论文而科研,也不应扎进临床止步不前。
不带思辨和研究的诊疗工作,医生的临床技术水平不会有进步和提升的空间。脱离了临床实践、为了论文而做的研究更是违背了临床科研的初衷。
而只有完善医生的考核制度、加大对虚假论文的惩戒力度,才能扭转目前这种混乱的局面。(责任编辑:杨璐)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表来源:自己制作
参考资料(向下滚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