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悬疑惊悚张震张钧甯ldquo颠 [复制链接]

1#

来源收藏新视界

你可曾想过,

用色彩诉说独特的中国韵味。

天青、月白、苍绿、黛蓝、

绛紫、妃红、十样锦……

当这些名字袅袅娜娜地袭来,

山水画墨就在眼前晕开,

只有中国的颜色,

才能这般,美得不可方物。

朱砂为红,

是最纯正的中国色。

天子朱批、贵胄朱门,

宫闱红墙连天阙。

而人间少女,

“鸳鸯相对浴红衣”。

穿一身红,

喜气而热烈,

仿佛能穿越红尘迷雾,

以最美的姿态绽放在时光里。

中国人的祈愿,

全在这一抹朱红里,

如翩翩惊鸿舞,

凝结着浓化不开的传统精髓,

沿袭了各朝各代的无尽风华。

“胭脂何事,

都做颜色染芙蓉”,

胭脂,也曾被叫做焉支,

匈奴地区甚至曾流传民歌,

“失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

使我嫁妇无颜色。”

在红蓝花正盛之时,

将整朵摘下,

石钵中反复杵槌,

红蓝花有红、*两色,

淘去*色后,

便是鲜艳的胭脂色。

古医书记载

蜀葵花、重绛、山花及苏方木,

皆可制成胭脂。

古时女子,

有着玲珑胭脂面,

堪比三月阳春风。

晨起卷帘来,

在白雪凝琼的双颊上,

用胭脂晕红,

给唇间点绛,

少女心事与胭脂,

就是年华最美的样子。

十样锦,

百种心事千相思,

心悦君兮君不知。

十样锦本是一种信笺,

浣花溪畔灵秀处,

唐朝女诗人薛涛,

以草木为材,

将纸张染成少女粉,

上提小字,

以寄深情。

只有情窦初开的少女,

才想得出这种浪漫,

而信笺的颜色,

也成了最佳的恋爱色调。

谁说古人皆死板?

草木染成十样锦,

寄我心思与君知。

蔼蔼紫薇直,

秋意深无穷。

滴沥仙阁漏,

肃穆禁池风。

竹月泛凉影,

萱露澹幽丛。

绣幕灯深的时候,

晚云拨开是月,

窗前弄影是竹,

冷月光映着竹香,

如果有颜色,

就是深竹月,

这一抹独特的蓝。

寒房风白羽,

尊前笑青春,

深竹月的夜色,

一壶好酒,

几缕清风,

就是中国文人酷爱的独处时刻。

天青色,

源于宋徽宗的一场美梦,

梦中烟雨初霁,

江白搭配着天青色,

于是徽宗醒后,

立马题词: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作将来。”

徽宗命人根据自己所写,

烧制出如梦似幻的天青釉色,

最后汝州工匠技高一筹,

从此,世上多了一种传世瓷器汝窑瓷器。

看多了软红十丈绮罗繁华,

雨洗天青后的颜色,

美得返璞归真。

野绿连空,

天青垂水,

素色溶漾都净。

《说文解字》有云:

“碧,石之青美者。”

似青似绿,

带着几分生机,

又有几分含蓄。

它清淡粉嫩,

没有正绿的耀眼,

却令人心安,

如飘忽不定的雨,

和稍纵即逝的雾,

是怀玉之色,

润泽又温和。

平生不会相思,

才会相思,

便害相思。

如果说颜色有情,

相思灰则最为情深。

不深不浅,

不至漆黑,

不到素白,

一身恬淡,

令人多了几丝缠绵的相思。

暮色依微之时,

万化渐浓,

柔情一寸寸加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便是相思灰,

相思成灰,

也不改痴心。

“泼黛揉蓝画不成,

暝色仍含紫。”

染青石,

谓之点黛。

《说文解字》里说:

“蓝,染青草也。

黛,画眉也,从黑。”

黛黑,即深蓝色,

蓝中带黑,

蓝常源于自然,

“山泼黛,水挼蓝”,

远山如黛,

江水澄蓝,

一幅最美的山水画,

这里有人所求的悠远和淡然。

“布作缟素色,丝成罗绮春。”

雪色,最本真的颜色,

如生命,

舍弃绚丽的色彩,

保有最初的模样。

雪色如未经染色的丝帛,

朴素、不耀眼的本白色,

与经漂白过的练白色不一样,

天地归净,

如大梦一场。

丁香,带着淡淡的芬芳,

又带着淡淡的愁怨

“我希望逢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画作中,赭石

常以“配角”的身份登场

但在大自然中,它是个绝对的主角

它是戈壁峡谷的肤色,

也是苍茫大地的底色

甚至还是古堡建筑的主色调

广袤的山川河谷,

树根般的雅鲁藏布江,

还有江水大拐弯处的壮丽大峡谷……

面对这样大气磅礴的河谷景致,

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才近中秋月已清,

鸦青幕挂一团冰”

鸦青,鸦羽之色

它黑而泛青紫

是一种属于夜晚的颜色

夜晚的茶卡盐湖,

没了白天的喧嚣,

夜空如洗、繁星点点,

更是美得恍惚隔世。

绛,暗紫中略带红

在众多的颜色中

它像一个女王一般

大气而华丽、尊贵而优雅

“万畦香稻蓬葱绿,

九朵奇峰扑亚青”

满城葱绿,孟夏悄至,

最是一田稻谷青

夏日的龙胜梯田,

层层叠叠的葱绿,

如绿浪般铺天盖地。

竹青色,是清脆欲滴的竹之色,

竹,以不卑不亢,宁折不弯的君子之风,

入了“花中四君子”,古人有“竹色君子德”之说,

古往今来的文人,都知见竹如见君子。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竹青,最清幽的颜色,

吃货苏东坡曾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与竹相伴,可得真洒脱。

《卧虎藏龙》中竹林对决的一幕,

堪称荧屏经典,令人印象深刻。

而电影的拍摄地就在“竹乡”安吉。

当然,不止安吉,

中国有竹林的地方真的是多不胜数了。

张爱玲曾说,

倪弘毅的《重逢》中

她最爱“你尽有苍绿”一句

你尽有苍绿

这句似乎一下子

便道尽了一个人的前世今生

荔波可以说是一个“绿”的集大成者:

青山绿林碧水,深绿浅绿,绿到心坎里。

从豆绿、到葱绿,到苍绿,

也正像一个人,从少年到迟暮的变化,

但不变的,是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妃红不同于绯红

绯为深红色,妃为浅红色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我们常说都说

“桃花运”“桃花运”

桃花树下遇见那个

令你面红心跳的人

大概便是这世间最美的缘

林芝,被誉为“西藏的江南”。

每年三四月时,寒意未尽,

远方的雪峰白雪皑皑,

但林芝的桃花,

已如醉霞绯云般争奇斗艳了。

荀子有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里的“蓝”,

其实说的就是靛蓝

靛蓝又叫靛青,是一种

具有多年历史的还原染料

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蓝色染料

在大理“扎染之乡”周城,

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扎染工艺。

据说当地制作染料的方法,

与《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所载的制靛法基本相同。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沉醉意先融”

琥珀,琥珀之色

它在古诗词中,常是酒的颜色

而琥珀色,亦如酒,

需要细细端详,慢慢品味它的美

如果你去青海湖,

一定要看一次黑马河的日出。

看万丈霞光落满湖面,

天与湖尽染琥珀色。

秋香色,那是有秋天草木香味的颜色。

色彩也有生命,亲历其境,

用心感受才能悟出其中的奥妙。

曹雪芹曾在《红楼梦》里,

多次提及秋香色,

写妙玉时“拴着秋香色的丝绦;

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

手执麈尾、念珠。

跟着一个侍儿,飘飘拽拽的走来。”

自此秋香色便多了点出尘的味道,

秋香色,跟着秋天有着深深浅浅的变化,

她像一首新奇的诗,让人想一品再品。

当秋风从禾木村的林间拂过,

白桦林、草野、甚至

图瓦人的木质小屋,

就都镀上一层浓郁的*,

那是秋的颜色。

“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月白,介于蓝色和白色之间的颜色,

如月光一样澄澈、洁净的颜色,

古人眼里的月亮,白里带着淡淡的蓝,

有种清淡的的忧愁,那是床前的明月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千里外的家乡,久未归,思念萦绕,

举头可望的明月,依旧不如故乡的月清朗,

月白,一直是那看得见,摸不着的白月光。

看遍世间繁华,

方知国色倾城,

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颜色,

惊艳了时光,

温柔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岁月,

这些真绝色,

看罢不能忘。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