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丁香作品一个竹筒的故事附潮语朗读 [复制链接]

1#

我和一个竹筒的故事

图、文\涂惜君

春日爬山,竹林里邂逅一个被废弃的竹筒,如获至宝,遂把它带回家。于是有了这个“我和竹筒”的故事。

(相关链接可点阅此文:且趁春和款款行)

1.遇见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在棋盘山上遇到这个竹筒时,它正静静伏在我脚边,彼时我正在欣赏面前的一片翠竹。好似已经等了好久——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哈,沈从文先生的《阿黑小史》中的一句话,多么隐忍而又深情的告白呀!当我的目光落在竹筒身上时,我的目光就像是被万能胶粘住了一样移不开了,于是俯身拾起,同时也拾起几只大蚂蚁,它们被突如其来的“事故”吓了一跳,慌慌张张地从我的指缝溜走了,呵呵,这些家伙,说不定把竹筒当作游乐场或是避难所呢!

2.怜惜

(只是因为在“竹”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大概被遗弃在这里已经很久了,竹筒显得有些老旧,就像所有的旧物什,灰头土脸的,可以想象,自从被丢弃在这里,风从她头顶吹过,雨从她身上淋过,烈日暴晒,蚁虫骚扰……这样想着,竟然觉得有些疼惜。马上用纸巾把它仔细擦拭一番,擦干净后的竹筒显出清秀的面目来——原是个美人坯呢!想象它年轻时一定像它身边的那些翠竹一样亭亭玉立,绿影婆娑,风姿绰约的吧?

3.创意

(当竹筒即将被改造,有心处处皆创意)

它可以做什么呢?把竹筒带回家之后,问题来了。

做笔筒吧?太大,太高!扔一边吧?怪可惜的!当初它不是已经被丢弃一次了吗?

做花瓶插花吧?可它那土里土气的样子……

如何使它变得有价值呢?征求了几位群友的意见。大家都觉得没有这个必要,言下之意——不过一节废弃的竹筒,有什么利用价值!好不容易有一位喜欢写字画画的朋友支招:我也无甚创意,只能劈成两半:一半做腕托(练小楷时可用),一半钻个斜插小孔,做个小舟形形状的香座。听完朋友的建议,倒觉得“颇具创意”!但那不是我想要的,一来我没有练字的耐心;二来我不需要香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不想把它劈成两半,想尽可能保持竹筒的完整性。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按照最初的想法,把它改造成一个花器,用来插花养草。

4.试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想法一说出,立即得到“另一半”的共鸣——夫君立即伸手援助,拿出铁锤凿子,叮叮当当地把上面连着的竹节凿通,赋予了它作为一个花瓶的功能。

为了使它变得好看,决定给它稍作“美容”——画画吧!画啥呢?有朋友提议画山水瀑布,觉得挺好的,可惜俺不是丹青妙手,不敢轻易尝试。忽见桌上小笔筒,外壳是机器雕的画,梅兰竹菊围城一圈,倒也颇具一番情趣。但考虑自己是个菜鸟,不敢贪多求全,心想:就在竹筒上画竹子吧,再题写《竹石》,岂不两全其美?

说干就干,带了竹筒来到华姐画室,文房四宝一齐上阵,一切准备停当,坐下来开始涂鸦。

没想到在纸上试画几笔之后,顿觉困难重重——竹子看似简单,画起来却绝非易事!不禁慨叹:愿望往往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如此骨感!想想人家文与可,为了画竹子,特地在自家院子里种下竹子,天天观察月月留意,风霜雨雪天气从不间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真正做到“胸有成竹",终成画竹高手,传为千古佳话。瞬间,为自己的刚才认为“画竹子容易”的想法而汗颜!

5.涂鸦

(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也罢,退其次画兰吧!在我的意识中,认为兰只不过寥寥数笔,简单而容易。提笔,蘸墨,左一撇,又一捺,记住当年读师范时美术老师传授的“画兰要注意叶与叶之间的穿插,切忌十字交叉,米字交叉,也不可多线平行而出”,信手挥毫,涂鸦几笔,画面似乎变得生动起来,自我感觉良好。

于是开始在竹筒上涂涂写写起来。

先规划好字画的位置,开始写字。

咬定青山不放松——“咬”字下笔太轻,“咬”得不够坚定;“青”山也笔力不够,让人感到不到青山的生命力;

立根原在破岩中——“立”倒是立得稳,就是下笔太重,好像“立”着的不是高挑清瘦的竹子,而是矮墩墩胖乎乎的企鹅。

千磨万击还坚劲——“磨”字笔画实在太多,显得面目有些狰狞,倒是让人观之可以想象出风刀雪剑的凌厉;

任尔东西南北风——“风”自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笔尖一延伸,要让它一下子刮到东西南北,也真是不容易呀!

……

二十八个字一挥而就,环肥燕瘦,各有个性,我看着它们笑,它们看着我笑——欢喜就好。

6.悟兰

(他日若得才情至,总把无知换有识)

现在开始画兰,就像刚刚在纸上练习那样,一株兰草几笔就完成了。想要添上兰花,笔却不敢动了,算了,就画一株还没开花的兰草吧!

无花怎成兰?我的兰草还没开花呢!这样在心中自问自答。

大胆画吧,又不是去参赛!就算画坏了也不碍事呀!自己给自己打气。

于是,添了一朵,又一朵……呆呆的,不但毫无神韵,还破坏了画面的整体美。

搁笔,有些懊丧。

我来添几朵吧!一直坐在我一旁玩手机的华姐放下手机,执笔蘸墨。

华姐学习画画好几年了,擅长画牡丹(几年前曾经为她写过一篇散文,刊登在市报上),没想到她画兰也颇有心得,只见她看似随意地点了几下,两朵兰花活生生地缀在枝头!

至此,竹筒“美容记”告一段落,看着朴拙的竹筒有了字画的点缀,显出了几分书香气质,心中不禁有些自鸣得意。

回家之后,给竹筒注入清水,从阳台上的花盆中拔了两株富贵竹,插入竹筒,竹筒的古朴,字画的俏皮,竹子的翠绿相映成趣,蛮好!

隔天,向一位画家朋友请教画竹和画兰,朋友哈哈大笑:“十年画竹,百年画兰。兰花为笔墨之祖,我画了几十年的兰,还画不好兰的神韵。”

末了,画家谈到画兰的种种技巧,还有画兰时必须处理好的种种关系,如兰与兰、叶与花的主次关系——切不可喧宾夺主;虚实关系——实笔不肿,虚笔不浮;疏密关系——密不透风,疏可走马;藏露关系——藏露皆含蓄;开合关系——画面之中有了开合就多了趣味;呼与应的关系——要不着痕迹,避免生硬单调程式化,最好的呼应是“似是而非”……

这么高深的知识,听得我如“鸭仔听雷”(云里雾里)。看来此次画兰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之举哩!怪不得当我说要画兰时,华姐立即说我“胆子好大”呀!当时我还不明所以然。如今想来,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惭愧之余,深有感触:托竹筒之福,难得疯一回!还得感谢竹筒默不作声,任我放肆——他日若得才情至,总把无知换有识。

(涂惜君写于年3月25日)

(最后一图中人物为华姐拍摄,存谢!)

涂惜君(丁香),教师,心理咨询师。青少年阅读写作点灯人,丁香文苑主编,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心中有爱,腹中有诗,指上有金,诗意地栖居于杏坛"。著有《只因有你》(散文集)和《名师高效作文金牌辅导》《阅读与作文阶梯训练》《全易通》等多个阅读写作指导系列丛书。热爱语言文字和朗诵艺术,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知足而上进,温柔而坚定。

丁香文苑,一个有温度的平台,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文章均系原创,欢迎投稿,信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