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秋分,是一年的第十六个节气。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昨日刚刚下过小雨,今天的天气就有些凉飕飕。不过,虽然冷空气开始影响北方的天气,但秋分的气候还是比较宜人的,菊花盛开,蟹肉肥美。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愉快的同时,还要注意秋分后极易引发的疾病。
秋分后要预防哪些疾病?
后
1防感冒
秋分时节,阴气逐渐加重,秋风飒爽,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易遭风寒侵袭,人易感冒。公众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并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那么,如何能够更好地预防感冒的发生呢?下面有几个小建议提供给大家:
2防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增多不外乎不洁饮食、不注意个人卫生等。秋分之后,人体易受到疾病侵袭。不少人认为腹泻是因为吃坏东西,其实并非一定如此。秋季转换期,腹泻还有可能是“胃肠型”感冒!防腹泻,喝暖胃的饮品较合适,如:姜汤、丁香茶等,其中,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暖胃、去除胃寒的功效。常喝丁香茶,能起到保护肠胃的作用。
3防秋燥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要多吃些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果蔬品种花色多样,要多吃藕、秋梨、柑橘、山楂、苹果、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
4防过敏
秋分后,空气中容易散布花粉等致敏物,温差又大,易引发过敏症状,比如:导致鼻塞、打喷嚏、流涕、喉咙发痒、眼皮肿胀等。秋季气候干燥,呼吸道也不够湿润,更容易诱发过敏症。
秋分如何养生?起居、饮食、运动
1起居:早睡早起
秋分到来,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添衣也不要过多过快,以使人体有抗御寒冷的能力,所谓“春捂秋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儿童和老年人体质较弱,不同于青壮年人,对冷的敏感性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减,早、晚应多穿些衣服,避免受凉感冒。特别要注意让脚保暖,别让脚部仍处于夏天中——光脚穿凉鞋,这样很容易着凉,引起肠胃不适,甚至由此招来感冒。除了白天让脚暖和外,晚上回来用热水泡一会儿脚也很不错。
2饮食:清润温润为主
由于秋分的“燥”是凉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3运动:轻松平缓防损伤
秋分之后早晚温差大,气候较干,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首先要注意防止感冒,适时增减衣物。其次,防止运动损伤,因为人体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时会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也会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控能力也随之下降,容易在运动中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损伤。所以,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准备活动。最后还要防止运动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但因人体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否则出汗过多,阳气容易耗损,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大公健康综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