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愁思百结丁香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哪治的好 http://m.39.net/pf/a_6703361.html

丁香

丁香花开,愁思百结

丁香是丁香树的花蕾,因其形状如“丁”字、且香气浓郁得名。又因花蕾干燥后酷似鸡舌,别名“鸡舌香”。

丁香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用丁香柿蒂汤治疗呃逆干呕,效如桴鼓。

岛藏丁香,馥郁芬芳

位于东非高原的坦桑尼亚以丁香为国花,其东部的印度洋沿海有一珊瑚岛名为“奔巴岛”,乃举世闻名的丁香之岛。

多万株丁香树以此为家,竞相盛放,远远望去,好似碧波万顷的印度洋上镶嵌着一块绿松石。

阵阵香气沁人心脾,令人陶醉,难怪这里被誉为“世界上最香的地方”。

随身赠友,两相得宜

古人的生活中也少不了丁香的影子。

据报道,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握有丁香。

丁香还可作为熏香和重要的食物香料,是“五香”之一。

文人雅士以丁香赠友更是常见的礼节。

含香清口,以步青云

丁香能改善脾胃的消化功能,口含便可除胃中积食以祛口臭,是古代的口香糖。大臣在皇帝面前奏事时,都会在口中含嚼丁香来去除口臭,以免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

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曾于武则天掌权时期就任文学侍从。他自恃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理应得到重用,然而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

宋之问百思不得其解,遂写诗奏禀。谁知武则天读后竟对近臣道:“宋卿才貌双全,各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这才真相大白。

自此,人们便经常看见宋之问口含丁香以解口臭。

宋朝《太平御览》中记载/p>

汉桓帝时期,侍中刁存因年老患有口臭,被皇帝赐予丁香含服。可刁存不识药性,不知皇帝所赐何物,只觉口中辛辣刺舌。家人皆以为圣上怒而赐毒,均哀泣不止。所幸得一位有识之士前来查验,方知皇帝所赐乃香口之药。

时至明清,口含丁香去口气增芳香已成为朝臣的日常,“口衔丁香”也逐渐演变有“在朝为官”的意思。

丁香种类知多少

药用性丁香

观赏性丁香

用作香料和入药的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原产于热带地区。

而我国北方常见的观赏性的丁香花,是木犀科植物,主要生长在温带地区。

二者不论是外观还是生长习性都不相同。

出现在文学作品的,大多是木犀科的丁香花。

欲尽仍未放,解忧独彷徨

丁香花体纤小文弱,花筒较长,常给人欲尽而未放之感。花未开时,花蕾密布枝头,被称为丁香结。

古人常常以丁香含苞不放,来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用语大多典雅庄重,深情隽永。

如李璟《浣溪沙》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又如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百结愁肠,忧思茫茫

关于丁香,还有一副有名的对联:

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

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

丁字和百字都是以一横开头,香字的前三笔正好是千,花字和繁体的万字都是草字头,对联工整,堪称妙极,可这背后的故事却凄婉无比。

古时有位书生赶考,在客店投宿时喜欢上了店主的女儿。店主女儿便出了“冰冷酒”的上联,只有对出下联方能娶她为妻。书生废寝忘食,最终竟思虑过度,郁郁而终。

清明时节,女子感念书生的痴情,来到他的坟前,发现竟有一丁香树悄然长成。雨中盛放,摇曳风中,仿佛在摇头晃脑地吟诵对联,诵着整个故事的凄凄之音。

女子怆然落泪:“只恨人死不能复生!”

雨巷丁香,相听巷雨

近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更是将丁香的高洁与哀愁推向了新的境界,让人不禁就此沉溺在那一片朦胧幽深之中:

“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

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__

丁香结心头,万物各有愁

凄凄不知所处,惴惴不明所以

但总有照亮他人的光

和等待黎明的夜

但愿你

无惧黑暗与孤独

走出雨巷遇艳阳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