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日,知名医疗专业“丁香园”在自己的公号上推送了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他们,肺癌将是一种罕见癌症》
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还觉得挺专业的样子。但打开文章看了一眼,马上发现了问题,这篇文章通过选择性的数据,得出了跟真实情况完全不同的结论。
这是什么意思?
一件事情的发生,有A、B、C三个直接因素同时出现,我选择性的只告诉你A,那你就被我误导了。
丁香园的这篇文章就采用了这种手法。下面,我来详细说一下。
丁香园通过选择性的提供真实数据,误导读者作出错误结论
看下图:
注意我标出来的4句话:
1、20世纪之前,肺癌十分罕见(指出事实)
2、因为烟草,肺癌成了癌症之王(提出论点)
3、曾经罕见的肺癌,为何在年内成为癌症之王?(提出悬念,引人继续读)
4、因为烟草工业的发展(给出完美结论)
这四句话层层推进,看起来是个完美的逻辑闭环。
但这个推演,是有逻辑漏洞的。
固然,烟草是引发肺癌的第一大杀手。但文中也说,人类使用烟草的历史有上千年,为什么过去的烟草没有造成那么大的危害?
文中给出的结论是,因为以前没有商业机构的推广。
但恰好,我知道一点医学在20世纪的发展史,这个发展史把这篇文章戳了个大窟窿。
这就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年发明了青霉素(盘尼西林),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泛使用,使得人类寿命得到了大幅提升。
查阅资料可知,我国在刚建国时,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和种种其他因素,人均寿命仅有35岁。到了年,人均寿命已经涨到了78.2岁。
而年龄差异,正是各种肿瘤发作的关键因素。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肺癌报告(),在我国的肺癌患者中,40岁以下发病率相对较低,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上升,在80至84岁达到峰值。(这是考虑了烟草对中国人影响之后的数据)
而年,我国的人均寿命仅有35岁!
那,所谓的“20世纪之前,肺癌十分罕见”是不是就能解释通了?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根本没活到癌症高发年龄段,就已经逝世。
跟烟草工业毫无关系,那篇文章后面的论证都已经成了屁话。
同样文章在两年内重复发表,背后有啥隐情?
我看到的,是年7月2日,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