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 http://www.wangbawang.com/有人说,北京是美食荒漠,我想,这个人估计没有认真吃过北京的点心。
最近这些年,大家对北京点心也不是很了解,有两个误会:一是认为北京没有好点心,这是当年鲁迅写文章说过的,好多人就真信了;二是外地朋友对北京点心的认知,完全被“稻香村”一叶障目,不认别家,这让北京点心有点尴尬。
稻香村的山楂锅盔
这误会真是大了去了,北京点心急需证明自己。北京哪儿的点心最好吃?北京的点心应该怎么吃?有什么讲究?别急,今天一定给您捋清楚喽。
北平,没饽饽不过日子
郭德纲唱过一首老北京的太平歌词,叫《饽饽阵》:
花糕、蜂糕、千层饼,
请来了大八件儿的饽饽要动刀兵。
核桃酥、到口酥亲哥儿俩,
薄松饼、厚松饼二位英雄。
鸡油饼、枣花儿饼亲姐儿俩,
桃酥饼、油糕二位弟兄……
一首太平歌词,数了几十种老北京点心,有甜有咸,有荤有素,唱得人满嘴流哈喇子,听完就得直奔饽饽铺。
老北京所谓的饽饽,即糕点,是老北京离不开的社交神器。旧时北京人崇尚礼仪,走亲访友、婚丧嫁娶,都靠饽饽交际。去四姑姑家聊点闲话,装个饽饽匣子;去二大爷家借点东西,装俩饽饽匣子;多少年不来往的远房亲戚突然造访,甭管好事坏事,临走之前,务必让带走几袋子零食白酒——再提俩饽饽匣子。
不带饽饽就出门,显得不懂事儿。亲朋好友会在背后议论:没里儿没表儿的。
北京人好排场,讲规矩,吃东西时尤甚。饽饽不能乱买,要跟着时令吃:
二月吃碎蜜供;三月吃紫萝饼、玫瑰饼;四、五月的粽子、五毒饼不能错过;六月的绿豆糕亦不可缺席;七、八月买自来白、自来红;九月花糕、十月芙蓉糕;十一月的萨其马很重要;腊月里,梆硬的糖瓜要上供;正月里,元宵不吃不吉利。
▲粗粮饽饽。
从前,北京人的“时序食单”极为严格,天子脚下,吃块自来红也要有形式感,做个藤萝饼也有一番说辞。很多“穷讲究”没意思,唯有藤萝饼值得一提。
藤萝饼这种点心,如今极少见了,非常可惜。它是北平人与夏天温柔的约定。
美食家唐鲁孙在文章中写过,夏天时的丁香藤萝,引得狂蜂醉蝶回舞,饽饽铺门口就贴起“新添鲜藤萝饼上市”的红纸条。藤萝饼和鲜花饼有些相似,只是把玫瑰换成了藤萝花,气味更加清新,口感酥松香甜,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花瓣在口腔中零落成泥。夏日午后,一块饼、一口茶,优雅吃完,吐气如兰,一场下午茶几乎变成一种修行。
家境好的人家亲手做藤萝饼,最有乐趣。他们往往有一个干净的小院,院里支了爬架,种了一株紫藤。夏天的傍晚,坐在爬架下赏月看花,一日一日看着紫藤逐渐含苞,岁月静好。待到似开未开,便摘花,洗净,和油脂丁、白糖、松子拌匀,包上油皮,放到锅里蒸。点心蒸好,像包子,但是味道比烘烤的细腻、喷香,还多了浪漫的味道。
如今的藤萝饼,大董烤鸭做得不错,只在夏天供应。大董价贵,普通人可选桂香春——一家开了二十多年的连锁点心店。味道也还不错,只是不如大董的细腻。
其实说来说去,稻香村在大家看来是很靠谱的,便宜就算了,点心的品种也多,口味还不错。在北京,稻香村的点心真算得上好吃、价廉了。《饽饽阵》里提到的点心,稻香村多一半有售。它还兼卖主食和熟食,蒜肠、素什锦甩超市的品牌货八条街。
稻香村绿豆冰糕桂花糕抹茶味绿豆糕老式点心网红零食小吃伴手礼淘宝月销量旗舰店¥18.81¥69购买
外地来的游客们认准了稻香村,其实北京人也一样啊。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走亲访友,提着稻香村的点心,是很常见的。
帝都,网红点心尝一尝
这年头,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几种网红点心,北京的网红点心,首推奶酪。因为奶酪根基深厚。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北京是一座“没断奶”的城市。
清朝统治中国年,满族影响了整个北京城的饮食习惯。曾经的北京,上至皇帝,下至贩夫走卒,无奶不欢。而奶酪,是奶制品中的人气之王。
北京的奶酪,和西方的cheese完全不同。《红楼梦》里,袭人爱吃“糖蒸酥酪”,正是此物。
北京奶酪细腻如凝脂,柔软如凉粉,像布丁,但比布丁“水灵”,是满洲人日常的冷饮。奶酪的原料是不掺水的牛奶,调入少量酒酿和糖,先以火烤,再用冰镇,经历冰火两重天后,凝结成冻,口感细腻甜美,冰凉沁人心脾。老北京的夏天,没有空调电扇,吃完午饭,如果能找个阴凉地儿吃一碗酪,那就是天上人间。
从前的京剧名角儿言菊朋说过,喝完加松子仁的酪,仿佛平添几分仙气,到了台上,胡琴高半个调门,都卯得上去。从前的人买酪,可以找挑担子的,也可以去奶茶铺。
如今买酪,“奶酪魏”算是年深日久,客流量依旧。大概是因为他家分店多,牛街、西单、增光路,到处都是。价格不贵,品种丰富:原味奶酪、香芋奶酪、蓝莓奶酪。还卖酪干、鸳鸯奶卷、奶油炸糕。
鸳鸯奶卷是用牛奶结成奶皮,一边卷山楂糕,一边卷芝麻馅,放在雪白的小盘上,颜色特别好看,口感层次丰富。酪干是把奶酪烤成干货,嚼起来像太妃糖。它方便储存,不出数儿,非常贵,属于走亲访友的高端手信。从前,一家奶茶铺一整天也卖不出去两斤酪干。
其实除了奶酪魏,北京还有田记奶酪铺、文宇奶酪,内容大同小异,口感差不太多。十二年前,文宇奶酪曾是南锣鼓巷一霸,门前每天排大队,一天只卖碗。十二年过去,文宇奶酪品质依旧,人气却大不如前。幸好当年没有“网红”一词,否则一句“过气网红”,实在是老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北京,寻找老味道的复刻
在小说《骆驼祥子》中,老舍写过一段“北京渐渐失去的排场”:“它的排场,手艺、吃食、言语、巡警……已慢慢地向四外流动,去找那与天子有同样威严的人和财力的地方去助威。”
老舍说的,是所有北京人的不甘心:其它地方正在变成北京,北京正在变成其它地方。当所有的城市都能吃到味道统一的北京点心,北京土著如何再为家乡骄傲?
于是老北京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寻找那些带着更加深刻的历史痕迹,能够承上启下的点心店。
有家叫龙大婶的饽饽铺,在崇文门,接地气:小门脸儿,不能堂食,北京阿姨亲自销售,窗口散发出浓浓的“为人民服务”的味道。
龙大婶的饽饽,主打肉烧饼,牛肉烧饼、羊肉烧饼,很多地方买不到。馅大、酥脆、层次丰富,完全不油腻,也没有明显的膻味,尤其适合冬天吃。螺狮转儿、炒红果、糖火烧,这些常规点心很齐全,物美价廉。喜欢糖火烧的人多,“会吃”的少,这种黑乎乎的麻酱疙瘩不能吃新鲜,得撂两天,放得里面软和了,才香甜。
看到这儿馋虫都被勾出来了?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了~
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侵权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