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细化 https://m.39.net/disease/a_6298359.html冬天的寒风再冷,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卖牛杂的手推车,都会忍不住先买上满满一碗牛杂。淋上甜酱或番茄酱,边走边戳,吃得口齿留香,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
小的时候觉得牛杂不便宜,要好好攒零用钱才能买上一碗,但那浓浓的牛杂香气已经是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满着回忆的味道。
下栏菜的翻身战
早期的牛杂多数是推着一辆手推车,在街头上售卖。
牛杂阿姨或阿叔只需要站在小车后,牛杂沸腾的香气就会飘满整个巷子,闻得老广们心痒痒的,如果不来一碗,好几天都惦记着。
虽说如今牛杂已经是广州美食的一张名片,但牛杂在最初,只是不受待见的下栏菜,是体力劳动者补充体力的便宜肉类。
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有位回族师傅在光塔附近开店。用牛肠、牛膀、牛肺、萝卜加上花椒、八角等五种香料调和的酱汁焖煮,直至萝卜吸入牛杂的肉香,牛杂渗透了萝卜的清甜为止。
这才让牛杂在饮食届渐露头角,成为大众知道的美味。
牛杂牛杂,都有些啥
牛杂的妙处就在于,牛肉熬烂了都熬不出这么浓郁香味,而牛杂可以很轻松的做到。牛肉的香味再配合中药材和香料的提味,难怪会满室留香。
牛杂分为上杂和下杂,上杂是牛肚(牛胃)有金钱肚、草肚(毛肚)、牛百叶、牛沙瓜。
▲牛沙瓜,因为外表像瓜而被称为这个牛沙瓜,吃起来口感弹牙有韧性~图/饮食男女节目
前三种都比较常见,牛沙瓜是牛最小的胃——皱胃,因此数量很少,也不会在餐牌上写出,想吃的话还要问店家。
下杂是指牛肺、牛肠、牛肚、牛膀。另外还有一些牛筋,牛喉,牛舌,都各有滋味。
▲牛脆骨,就是牛的喉咙,要煮八个小时,太软不行,不够火候也不行,非常费时费力,所以很少人用来制作街头牛杂。图/饮食男女节目
街头牛杂一般会有全副的牛杂,不过那些数量比较少的部位,想吃到还要看你和他的缘分。一般在粉面店吃到的是下杂,主要是牛肠、牛肚和牛膀。
牛杂还有离不开的好搭档——白萝卜。和牛杂一起慢慢炖煮的萝卜,吸收了牛杂的汤汁,醇香清甜,是女士们的心头好,不少人觉得那一口清润的白萝卜比牛杂更好吃。
白萝卜在中医的角度看来,有清热生津,消食下气的作用,是中和牛羊五脏燥热最好的调和剂。这更加稳固了它在牛杂界的地位。
当然牛杂的美味伴侣还有很多,善于吸收汤汁的面筋绝对算一位。
看来,绝佳的面筋应该是软中带硬,煮软的部分把牛杂的精华都包裹起来,还有一些少浸到汤汁的部位则保留了面筋的倔强,硬脆的口感让牙齿咀嚼得更欢快。
牛杂的手推车边上,还有一些酱料,是牛杂的点睛之笔了。最经典的有甜酱和辣椒酱,还有一些档口会有番茄酱。
▲辣椒酱、沙茶酱、甜酱、辣椒油、蒜蓉辣椒酱...一般的牛杂摊没有这么多种,甜酱和辣椒酱会是每家店的必备。图/网络
深褐色的甜酱,甜中带咸,同时有酱香和酯香,微甜的滋味把牛杂的内脏香气衬得尤为明显。
每家的辣椒酱都不太一样,不过广东的辣椒酱当然离不开蒜蓉辣椒酱,一点点刺激的辣味下是浓浓的蒜香,更能衬托肉的醇香。
酸中带甜的番茄酱是酱料界的扛把子选手了。不仅是鱼蛋的好朋友,搭配起牛杂也是非常出色,酸酸甜甜的很是消腻。
好吃的牛杂是如何炼成的
制作好的牛杂,必须要有新鲜的材料。水牛的内脏为佳,黄牛的则不够好。拿到牛杂的第一步骤,必然是清洗。
▲洗牛杂洗到腰疼也只能坚持洗,毕竟后面还要出水和切块卤制。图/饮食男女节目
去杂质,去油腻,过程繁琐而且辛苦,斤的牛杂要清洗一个半小时,而且洗出的食材只剩十分之一。难怪都说,只有不怕臭不怕苦的人,才做得来牛杂这档生意。
清洗完毕,牛杂要先出水祛除杂味,然后放到卤汁里慢慢卤,汤汁咕噜咕噜地沸腾,把牛肉的香气一点一点熬出来,卤两三个小时就差不多了。
这时可以用勾,来试牛杂卤得够不够软,看似普通的钩子却是牛杂行家必不可少的武器。只有通过它才能快速准确判断出牛杂的状态。
一煲靓牛杂的最大秘技在于汤汁的调配。一碗靓汤汁,可以让人三天不知肉味,这才叫以汁取胜。汤汁配方是“江湖秘笈”,也是师傅们的命根,轻易不外传。
不过像八角,丁香,桂皮,姜、蒜等调味料,是传统牛杂汤汁必不可少的了。(这几味用来制作家庭卤肉也很不错)
牛杂还能这样吃
▲吃牛三星怎么能少了咸酸呢,酸得好爽。
牛三星。
牛三星和街头牛杂一样,都是用牛杂作为原料。不过牛三星一般都是用牛心,牛肝和牛腰。而且制作方式很不一样,牛三星是下单后,才把事先腌制好的原料烫熟,然后加入高汤,最重要的是把控煮的温度和时间,才能做到爽滑鲜甜。
牛杂火煲。
有了小碗的牛杂,又怎么少得了大锅的牛腩煲和牛杂煲呢?在牛杂的基础上进行了火锅化的改造,原料同样有牛肉、牛肚、大肠、牛肺、牛心、牛百叶等等,再加入适量的八角、草果、橙皮、桂皮、干辣椒、孜然粒、花椒面等,就构建出牛杂火锅的基本味型了。秋冬的时候,来一份牛杂锅,一整锅的牛肉,想想都觉得超满足。
咖喱牛杂
牛杂到了澳门,就有了咖喱牛杂。用咖喱来慢熬的牛杂不再蘸其他酱料,只淋些许咖喱浓汁,和传统口味的牛杂相比,完全是另外一种风味,却同样浓香醇厚。还成了世人眼中的澳门三大美食之一,美味这样的演变真的很有意思。
在样样求快的今天,其实许多的传统牛杂摊都在消失,更多的成了餐厅里的炒制牛杂。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往往是街头巷尾的那辆牛杂小推车,其中浓浓的人情味,只有附近的街坊最是清楚。
今晚不如来聊聊,你的回家路上,都会帮衬哪些街边小摊?说出来大家一起种个草呗~
图片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