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了解酒米诱鱼特点,自己泡制的比购买的,效 [复制链接]

1#

酒米作为一款经典诱鱼窝料,得到众多钓鱼人的认可,区别于红虫颗粒、发酵玉米等窝料,酒米即可购买,也可自制,其中越是经验丰富的资深钓友,越喜欢体会泡制酒米的过程。那么正如钓友的问题,如何制作一款诱鱼效果的酒米,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以此为起点展开,具体如下。

酒米的材料组成

水体环境的差异,针对目标鱼种的不同,包括地域间的区别,导致酒米的配方众多:有的简单只需要五六种材料;有的强调综合性,组成复杂,最多需要十几种材料。即便如此,但常用、出现频率最高的并不多,主要包括:米、诱鱼药酒、蜂蜜、钓鱼小药、曲酒。它们是酒米的基本组成,是酒米具有诱鱼效果的基础,泡制过程中,许多细节、过程值得注意。

酒米的泡制过程及需要注意的细节

那酒米是如何一步步完成泡制,实现诱鱼效果的呢?

首先是米的选材。酒米中的“米”仅仅是载体的统称,它不特指某一种材料,可以上小米、碎米,也可以是大米、花生、玉米等,相对而言小米、碎米价格低廉、容易获取,且体积小便于鱼的吞食,所以应用较多。米在酒米诱鱼过程中主要起到3个作用:一是给鱼果腹;二是将鱼留在窝点;三是承载诱鱼物质。到底是直接把米泡制效果佳,还是微炒后再泡制更好,目前存在争议。有的钓友认为微炒之后散发出香味更利于诱鱼,但有的钓友微炒之后米粒外壳裂开,不利于诱鱼物质的贮存,且使其自然谷香,不利于诱鱼。笔者一般直接泡制,钓友结合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即可,不必过于执着于此。

其次药酒的加入。绝大部分的酒米中都会添加诱鱼药酒,这是提升酒米诱鱼能力的关键。药酒一般是用高度曲酒浸泡一定数量的香料或中草药获得,比如公丁香,它含有丁香酚,散发一股浓郁的香气,并且有麻痹神经的效果,减少鱼的应激反应,避免投掷窝料后引起它的躁动;再比如阿魏,蒜臭味浓厚,手指涂抹后久久不能散去,它能刺激大体型鱼的神经中枢,使之产生饥饿感,促进鱼的摄食。但这些香料、中草药所含的微量诱鱼物质难溶于水,易于乙醇,所以药酒此时扮演一个桥梁的角色,通过药酒的渗入载体米中,令酒米带有诱鱼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药酒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造成死窝。笔者泡1斤酒米,一般配30毫升的药酒,配方不同用量也有差异,但宜少不宜多。

再者是钓鱼小药。小药同样是诱鱼添加剂,不同于药酒,它主要是化学浓缩剂,入水后在水体迅速传播、扩散,发窝时间短,但耐持续性较低,而药酒发窝慢、耐持久,所以它主要是搭配药酒使用,两者相互弥补,强化酒米的诱鱼效果,笔者常用的钓鱼小药主要是粉末状的牛B鲫、钓得快。

另外是蜂蜜的添加。蜂蜜也是泡制酒米常用的材料,它在酒米泡制中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提升酒米甜度,而在这是鲫鱼、鲤鱼所喜欢的味型;二是在载体米粒表面附着一层薄膜,将各种诱鱼物质紧紧的包裹其中,使之与米紧密接触,加速渗透。但蜂蜜的添加不是越多越好,蜂蜜有吸水性,一旦用量过多,容易造成酒米缺水,板结成块,反而不利于酒米的泡制。笔者泡制一1斤的酒米,大约需要30-40毫升的蜂蜜,钓友可做参考。

最后是加入高度曲酒泡制。泡制酒米一般高度曲酒,醇香味型突出。加入酒米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液体环境,有利于蜂蜜、药酒、钓鱼小鱼等诱鱼物质的融合,快速渗入酒米颗粒内部。笔者泡制酒米,一般用53度的高度曲酒,用量控制在-毫升/每斤碎米即可。

写在后面

将上述的药酒、蜂蜜、曲酒等混合搅拌均匀后,置入盛着碎米的玻璃容器中密封保存24小时便可使用。酒米的配方、种类繁多,每个钓友对其有不同的理解,泡制方法也略有差异。酒米多用在深秋、冬季水草密集的水域,它偏向强刺激的一种窝料,因此每次投放时不宜过多,尽量做到少投、勤投。相信通过本文的介绍,钓友对酒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能泡制效果极佳的酒米窝料!

原创:野钓分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