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摘要】伴随着信息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已无法满足人们需求。在此背景下,互联金融兴起,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及机遇。因此,本文探讨了互联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解决途径,以望对后期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中国论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互联金融 有利及不利影响 对策
互联金融就是指在充分利用了互联的高效、便捷、即时性的基础上,将其和金融业融合在一起的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融资、支付、结算、资金流通、投资等金融活动。互联金融和传统金融活动相比的区别在于,互联技术的使用为其在各方面效率的提高上有很大的帮助。
一、互联金融下商业银行服务主体和运营模式
(一)互联金融下商业银行服务主体
目前互联金融服务机构大约可分为三类:其一是在传统金融机构基础上利用互联技术发展起来的,他们有着先天的优势,通过后天金融电子银行的发展可以实现自身业务范围的扩大;其二是依托于电商平台的第三方支付,大都是电商机构在利用自身大量资金交易来往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类似相关的金融机构来实现互联金融业务;第三类主要是上借贷平台和机构,这一类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新型领域,主要是通过搭建上融资撮合平台来开展相关借贷方面的金融业务。
(二)互联金融下商业银行运营的主要模式
首先是支付结算。在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的互联金融中其最基本的业务之一就是金融资本的结算。只不过互联金融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资本的支付结算的效率,并且是其业务量进一步提高。
其次是放贷模式。这也是传统金融业最基本的业务之一,但是在互联金融中这种模式有了一定的变通,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商机构直接放贷,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小贷;另一类则是电商或与银行合作的模式。电商平台直接放贷的业务,可在利用其自身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对电商和企业的信息了解,实现信息对称,降低交易风险。在另外一些没有独立放贷业务资质的电商中,他们通常采取和银行合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电商平台中的数据就成为了合作的关键,其可将自身平台的数据转化成银行认可的信用数据,银行根据这些数据来评判用户是信用等级,然后再由银行进行放贷。
第三互联保险、基金等模式。在互联金融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保险和基金也开始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希望综合利用互联技术的优势来拓展其业务。2013年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成立就汇集了在传统保险领域的巨头平安保险和电商大佬阿里巴巴、腾讯,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其和线下渠道优势互补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空间还是值得期待的。
第四是贷平台融资模式,即P2P模式。这种模式也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是成立知识作为中介的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这种平台不吸收存款,也不放贷。其二是债权合同转让模式,这种模式中运营平台将债权打包出让给其他的投资人以获得资金再放贷给贷款人。其三是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出的为用户服务的互联服务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在各方面的业务审核方面更加严格和规范,因而其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二、互联金融下商业银行运营风险分析
(一)征信风险
在我国相关的客户信用评价系统尚未完善起来,在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价方面缺少相关数据。同时数据的真实性、广度、深度等各个面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很难对个人或者机构进行信用判断,同时线上和线下信息的交流也不顺畅,这对互联金融业务的开展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二)信用判断风险
这主要是指在金融业务中违约带来的风险,因为线上和线下业务带来的在必要的信息沟通方面并不完善,并且没能实现相关机制的融合,所以在对线上数据依赖程度很高的互联金融业务来所,线下审查手段和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服务主体在对客户进行判断时很难做出精准的判断,因此出现合同违约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信誉受损风险
这一方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络遭受攻击,客户资料和个人信息外泄;承诺的相关服务不能及时提供;络运行方面出现故障,系统瘫痪无法登陆等,这些因素都会给互联金融服务主体的信誉带来损害,使客户质疑其安全性和规范性,从而造成信誉危机。
(四)操作不规范风险
这类风险因素主要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互联金融机构内部相关人员操作的不规范而导致的相关安全性危机,另一方面是用户在使用相关互联金融业务的时候由于未能掌握相关的安全方面的知识,从而导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这种风险是不能杜绝的,我们只有在加强先关业务和培训方面,以及对用户在相关安全性操作方面做题提醒以减少其操作安全性风险的出现。
(五)技术安全风险
互联技术的发展会直接影响着互联金融的相关发展,因此互联金融若不能紧跟技术的更新升级,将会在系统的安全性和操作性方面给其自身带来危险。如相关实体设备的更新和故障对于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外部攻击的抵御能力也会减小;同时相关互联金融安全技术发展的不成熟也会对络信息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六)行业内部竞争风险
因为互联金融业中各种运营模式的发展都还不够完善,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服务形式,其还是新兴的运营模式。因此在竞争主体内部其发展也是良莠不齐的,在竞争秩序的规范方面也没能得到完善,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甚至影响到这个互联金融业的整体发展。
三、监管措施
首先要针对不同的监管主体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对服务对象采取分类监管的策略。对于在传统银行业务基础上开展的互联金融业务,在其原本监管体系的基础上,要求银行提高其络技术水平,规范其内部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提升运营能力,降低操作风险。在针对电商机构,及其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要加强其线上和线下业务的融合,增强对数据真实性的审查。最后也要将P2P模式引入相关的监管体系内,以降低其风险。
其次要进行包容性监管,因为互联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的包容性,使其在满足众多相关金融资金操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其对于小微电商融资的满足方面。所以对于互联金融施行包容性监管,更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活力。
第三要实现联合监管。因为互联金融的发展是在综合了互联特性和传统金融业务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相关业务会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对互联金融联合监管措施的运用是有必要的。在监管的同时要协调好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监管重复和监管漏洞的出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完善的制度
互联金融的发展能为商业银行在运营方面有带来诸多优点,但同时也面临较多的风险也,我们在对其优势有一个认识的基础上,也要对其风险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互联金融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鞠冉,杨鹭.互联金融模式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J].改革与战略,2014,(5):58-62.
[2]郑霄鹏,刘文栋.互联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2):78-80.
[3]经严丽.互联金融冲击下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4,(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