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邑如皋的好媳妇一代才女袁机pltthd1g [复制链接]

1#

古邑如皋的好媳妇,一代才女袁机


袁机(1720~1759)原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旧中国18世纪文坛领袖之一,清代中叶性灵派主将、著名大诗人、散文家袁枚(1716~1797)的三妹,另外两妹是四妹袁杼、堂妹袁棠(1734~1771)、三人都是才女,虽然命运“皆多坎坷,少福泽”(《随园诗话》卷十)但个个文采出众,人人诗文情真,被誉为一代“闺阁诗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袁机出生在一个读书人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幕宾,在湖南、云南、广东、福建等地为地方官做幕僚,没有机会和子女在一起生活。母亲章夫人是知识女性,闲暇爱读唐诗,但大部分时间忙于家务,做针线补贴家用。哥哥袁枚比她大四岁,家里虽穷,但是请教师指导袁枚读书。袁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自幼喜好读书,有时随袁枚听老师讲课,学到很多历史知识,练习写诗。在文化氛围浓郁的氛围中,袁机出落成为唇红齿白,身材高挑,亭亭玉立,端庄秀丽,才貌双全的大姑娘。


    早在袁机4岁的时候,袁父给她订了亲。原来袁父曾经在如皋人衡阳县令高某处做幕宾。1723年高某死,有亏空,妻孥下狱。高某的弟弟高八解救不成,业已离开衡阳的袁父赶去救出原东家家属。高八为感谢他的情义,说你三女儿没订亲,我妻现有身孕,若生男儿,愿结为亲家,袁父答应了。高家果然生了男孩,送来下定的金锁,袁家给袁机戴在脖子上,亲事正式确定了。


    高家的儿子绎祖长大,相貌不扬,矮小弓背,斜眼,性情暴躁,不走正道,高八气得把他打得死去活来,感到若为他成了亲对不住袁家,于是伪称孩子有治不好的病,商量退亲。袁机认为女子只能从一而终,表示:“夫婿有疾,我字(侍)之;死,我守之”(光绪(杭州府志)卷一五四、《清史稿》卷五○九)。她同时拿着金锁啼哭,不吃饭,她的父母没了主意。后来高家又来人说明高绎祖不成材的实情,希望袁机不要往苦海里跳,但她“闻如不闻”,坚持不退亲。1744年从沭阳到如皋成了亲,时年25岁。


    毫无疑问,袁机婚嫁时对婚后生活会有较多考虑,诸如如何做贤惠媳妇、妻子,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等等。嫁到如皋高家之后,虽然见高绎祖果然人品不端,但仍然克尽妇道,孝敬婆母,深得婆婆的喜爱。不久,袁机有了身孕。公婆特别高兴。袁机心想,有了孩子,或许丈夫能对她好些。然而老天总是捉弄人,一年后,袁机生了个哑女,唤名阿印。丈夫变得更加残暴,她则逆来顺受。高不愿意见她做针线,她就停止女红;高不要她写诗词,并把她的作品毁掉,她则不再吟哦;高赌博,拿她的嫁奁做赌资,输光了,拿棍子打她,拿火灼她,对她手打足踢,婆母来阻止,高竟把母亲牙齿打折。更严重的是高还要把她卖了抵赌账。古邑如皋民风淳朴爱憎分明,有好心人立即把高绎祖的恶行通报袁机,袁机被逼无奈,一面逃到尼姑庵,蒙住持好心收留,一面暗中请人报告娘家。袁机的父亲赶到如皋打官司,堂外挤满了为袁机打抱不平的民众。县令果断判决了离异,大堂外一片欢呼之声。袁父把袁机领回了杭州老家,这大约是1748年的事。


    四年不堪回首的婚姻把一个会笑会闹带着金锁片的阳光才女变成了一个沉静忧伤的带着枷锁的抑郁少妇,袁机剩下的只有哑女阿印以及内心深处悠长的伤口。秋高霜气重,孤雁最先鸣。


    响遇碧云冷,灯含永夜清。


    自从怜只影,几度作离声。


    飞到湘帘下,寒夜尚未成。


    ——袁机《闻雁》


    诗中则透露出的是袁机自身如同孤雁哀号的心情,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袁枚于1752年定居南京随园,举家迁徙,袁机随同到达。她因没有丈夫,几乎按照寡妇的生活规范来生活,穿素色衣服,不化妆,不听音乐,遇到时令节日偷偷地哭泣。不吃荤腥,吃斋,取别号青琳居士,在家修行。袁母章太夫人健在,袁机以侍养母亲为职责;寄居在哥哥家里,有时帮着料理家务。每当章太夫人、袁枚生病时,袁机精心照料,讲说各种故事,替他们解闷消烦。因为她才识高明,有许多掌故袁枚听着都很新鲜,受到教益,有时请她代写书柬。家里人读书识字也常请教她,因此袁枚以“问字举家师”形容她(《小仓山房诗集》卷十五)。袁机生有哑女阿印,带在身边,想方设法教她识字、绘画,以便她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与他人交流,生活下去。


    离绝后袁机共作诗三十余首,死后由袁枚刊刻,题名《素文女子遗稿》,收入《小仓山房全集》中,为“袁家三妹合稿”之一,有1891年印本,又被收到《随园全集》中,有1918年上海文明书局刻本。袁机的诗在意境中蕴含着哲理,表现出她的思维和文字才能。


    袁机在形式上离异了,是说她身子走出高家,心却没有完全离开如皋。她惦记婆母,写出《寄姑》表示感念的心情:


    欲寄姑恩曲,盈盈一水长。


    江流到门口,中有泪双行。


    婚姻虽然破裂了,但袁机仍然认为自己是如皋的媳妇。如皋的护城河水甜景美,如皋的定慧寺宝象庄严,如皋的邻里乡亲善良淳朴,如皋的公公婆婆年老多病。她多次托人给婆婆带去食品衣物。对高绎祖的不端虽然有怨有恨:“无家叹我姻缘恶”,“那堪重忆恨悠悠。”(《感怀》)但仍然把他当作丈夫看待,所以1758年高绎祖死讯传到南京,袁机写了《追悼》诗,其中有“死别今方觉”、“双飞一梦终”之句。公元1759年,即高绎祖死后的一年,袁机也得病亡故。


    袁机把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留在了古邑如皋,她的诗才,她对公婆的孝顺,不仅仅古邑如皋传颂一时,且因为他的哥哥,大诗人袁枚的《祭妹文》而凄韵千秋。《如皋县志》为她专门立了传,《清史稿》也把她写入了《列女传》。袁机因病亡故,葬于何处颇让他的哥哥袁枚费尽思量。后袁枚想起了自己曾写过《洪武大石碑歌》的阳山风景秀丽,遂将袁机安葬在江宁阳山半山腰,墓碑上刻“袁机之墓”四个大字,青山环绕之中,自此一代才女,古邑如皋的好媳妇袁机与青山永远相伴。


    张祖涛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凤山村24组邮*编码226521电话13382362530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